蛜(蟲祁)(生)半兩,白殭蠶半兩,白附子(生)1錢,硃砂1錢,甘草1分(生),麝香少許,腦少許,羌活半錢。
小兒諸驚氣,風熱猶未退,臉赤,唇紅者。
上為末。
忌豬肉、豉汁、動風物。
每服半錢或1錢,金銀薄花湯化下;或有丹毒赤腫,以蕓薹菜湯調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八引《吉氏家傳》。
幹蠍(炒)半兩,白附子(炮)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天南星(湯浸令軟,銼作小塊子,以生薑自然汁炒)半兩。
中急風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匕,生薑汁調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。
白附子1枚(炮裂),天麻(去苗,蜜炙)2錢,全蠍(去毒,炒焦)2錢,白殭蠶(炒,去絲嘴)2錢,天南星(炮)2錢,人參(去蘆頭)2錢,附子(炮,去皮臍尖)2錢,鉤藤1錢,硃砂(別研)1錢,甘草1錢,腦子1分(別研),麝香1分(別研)。
小兒急、慢驚風,身熱涎盛,頻發搐搦,神志昏憒。
上為細末,次入腦子、麝香研勻。
半歲兒每服1字,週歲兒服半錢,用薄荷、荊芥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七。
幹蠍1錢,白附子1錢,硃砂(研,水飛)1錢,膩粉半錢,巴豆24個(去皮膜出油,一雲不出油,研),天漿子3個(去殼),麝香1分。
小兒食癇發搐,身熱,眼上視。小兒驚癇搐搦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字,乳食前薄荷湯調下。
《衛生總微》卷五。
蠍5枚(以一大石榴,割頭剜空,納蠍於中,以頭蓋之,紙筋和黃泥封裹,微火炙幹,漸加火煅赤。候冷去泥,取中焦黑者)。
小兒風癇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半錢,乳汁調灌之便定。兒稍大,以防風湯調服。
方出《本草綱目》卷四十引《篋中方》,名見《衛生總微》卷六。
全蠍(中緊實者,去尾尖上毒,炒焦)。
小兒急驚風潮搐。
上為末。
每服1錢,濃煎防風湯調下。
《衛生總微》卷五。
蛜(蟲祁)1兩(微炒),側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獨活1兩,桑螵蛸1兩(微炒),躑躅花半兩(醋拌,炒令幹),天南星半兩(炮裂),萆薢1兩(銼),天麻1兩,桂心1兩。
風溼痺,身體四肢不仁。寒溼痺,留著不去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1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十九。
蛜(蟲祁)36枚(頭足全者,掘一地坑子,面闊4寸,深5寸,用炭火5斤燒坑子令通赤,便淨去卻灰土,用頭醋1升,發在坑子內,候幹,便勻排蛜(蟲祁)於坑子底,用一瓷碗蓋之,1宿取出),蘿蔔子1分,胡椒30粒,檳榔1枚,肉豆蔻1枚(去殼),木香1分。
腎臟冷氣卒攻臍腹及兩脅,疼痛不可忍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1錢,以熱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七。
全蠍不拘多少。
婦人子腸不收。
上為末。
口噙水,鼻內搐之。
《衛生寶鑑》卷十八。
蛜(蟲祁)1兩(微炒),白附子1兩(炮裂),獨活1兩,槐螵蛸1兩(微炒),白殭蠶半兩(微炒),天南星半兩(炮裂),膩粉半兩,天麻1兩,桂心1兩。
急風。四肢搐搦,口面戾,不知人事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1錢,以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二十二。
蛜(蟲祁)1分(微炒),白膠香1分,白芥子30粒,阿魏半分(研入),白殭蠶15枚(微炒)。
小兒胎風。驚風搐搦,狀如天釣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3字,以薄荷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良久微汗出愈。
《聖惠》卷八十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