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暑益氣湯

方出《溫熱經緯》卷四,名見《中醫方劑學講義》: 清暑益氣湯

配方組成

西洋參、石斛、麥冬、黃連、竹葉、荷稈、知母、甘草、粳米、西瓜翠衣。

功效主治

溼熱證,溼熱傷氣,四肢睏倦,精神減少,身熱氣高,心煩溺黃,口渴自汗脈虛者。汗多煩渴,脈大而虛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溫熱經緯》卷四,名見《中醫方劑學講義》。

《集驗良方》卷三: 清暑益氣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5分,當歸1錢,白芍(酒炒)1錢,熟地1錢,白茯苓1錢,麥冬1錢,五味子10粒,陳皮7分,黃柏(酒炒)7分,知母(酒炒)7分,生甘草3分。

功效主治

夏月暑病,四肢睏倦,精神短少,脈虛之症。

使用方法

上加烏梅1個,炒米1撮,大棗2枚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集驗良方》卷三。

《脾胃論》卷中: 清暑益氣湯

配方組成

黃耆1錢(汗少減5分),蒼朮1錢(泔浸,去皮),升麻1錢,人參5分(去蘆),澤瀉炒曲5分,橘皮5分,白朮5分,麥門冬3分(去心),當歸身3分,炙甘草3分,青皮(去白)2分半,黃柏(酒洗,去皮)2分或3分,葛根2分,五味於9枚。

功效主治

平素氣陰俱虛,感受暑溼,身熱頭痛,口渴自汗,四肢睏倦,不思飲食,胸悶身重,便溏尿赤,舌淡苔膩,脈虛弱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,都作1服。以水2大盞,煎至1盞,去滓,食遠溫服。劑之多少,臨病斟酌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脾胃論》卷中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