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梔子仁、黃芩(去黑心)、前胡(去蘆頭)、甘草(生用)各等分。
小兒8-9歲,痰實壯熱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1錢匕,水1中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1日3次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八。
當歸、芍藥(赤者)、茯苓(赤者)、甘草、山梔子各等分。
五淋及血淋。腎氣不足,膀胱有熱,水道不通,淋瀝不宣,出少起多,臍腹急痛,蓄作有時,勞倦即發,或尿如豆汁,或如砂石,或冷淋如膏,或熱淋便血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水1盞,煎至8分,溫服。
《雞峰》卷十八。
山梔子仁15枚,大黃(銼,微炒)2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半,知母(焙)1兩,甘草(炙,銼)1兩。
表裡俱熱,三焦不通,發背疽瘡及癰癤,大小便不利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用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下芒消1錢匕,空心溫服,1日2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○。
山梔子3兩,大黃(銼,炒)2兩,樸消2兩,甘草(生銼)2兩,石膏2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大青1兩,竹茹3分,鬱金1兩半。
心臟大熱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加竹葉7片,煎至7分,去滓,食後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。
山梔子仁3分,大青1兩,升麻1兩,阿膠(炒令燥)半兩。
傷寒發斑,心躁煩亂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5錢匕,用水1盞半,入豉百粒,同煎至1盞,去滓溫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