醒脾湯

《金鑑》卷五十一: 醒脾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白朮(土炒)、茯苓、天麻、半夏(姜制)、橘紅、全蠍(去毒)、殭蠶(炒)、甘草(炙)、木香、倉米、膽南星。

功效主治

慢驚風,氣虛而挾痰者;陰癇之輕者,手足厥冷,偃臥拘急,面色青白,口吐痰沫,聲音微小,脈來沉細。

使用方法

生薑為引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五十一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五: 醒脾湯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(炮)、藿香葉(去土)、附子(生,去皮臍)、冬瓜子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脾胃病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3錢水1盞半,加生薑10片,棗子1枚,煎至7分,去滓,不拘時候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五。

《宋氏女科》: 醒脾湯

配方組成

陳皮、厚朴、甘草、神曲、砂仁、枳實、乾薑、麥芽、蒼朮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停食,胸膈飽悶,身發寒熱,不思飲食者。

使用方法

用水2鍾,加生薑3片,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宋氏女科》。

《外科正宗》卷三: 醒脾湯

配方組成

白朮1錢,黃耆1錢,人參1錢,茯神1錢,酸棗仁7分,地骨皮7分,遠志7分,柴胡5分,甘草5分,桔梗5分,黃連5分,木香5分,香附5分,龍眼肉7個。

功效主治

懷抱鬱結,思慮傷脾,致脾氣不行,逆於肉裡,壅腫,疼痛不眠,心煩不安,神氣不清。

使用方法

以水2鍾,加生薑3片,大棗2枚,煎8分,不拘時候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正宗》卷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五: 醒脾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、白茯苓、白朮、山藥、白扁豆(炒)、白附子、藿香、白殭蠶、甘草、升麻、酸棗仁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吐瀉,脾虛多困,不思乳食,欲生風候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3歲每服1錢,加冬瓜子3-7粒,水半盞,煎至3分,去滓,服2劑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五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