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骨雞丸

《女科指掌》卷一: 烏骨雞丸

配方組成

八珍湯,沉香、木香、香附、砂仁、厚朴、海金沙、柏葉、殭蠶。

功效主治

漏下多時,內虛,脈來細小芤微澀者。

使用方法

將雞去毛、腸、頭、足、翅,入藥在雞肚內,酒煮爛,去骨炙用,其藥肉搗曬重磨,餘汁打糊為丸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女科指掌》卷一。

《顧氏醫徑》卷四: 烏骨雞丸

配方組成

烏骨雞1只。

功效主治

氣血衰少,衝任損傷,月經不調,飲食減少,虛熱屢作,漸成幹血癆傷者。

炮製方法

先以粳米餵養7日,勿令食蟲蟻,吊死,去毛、去雜;將生地、熟地、天麥冬放入雞肚中,陳酒10碗,砂罐煮爛,取出,再用桑柴火上焙,去藥,更將餘淹盡,焙至焦枯,研末;再加杜仲、人參、炙草、蓯蓉、故紙、小茴、歸身、川芎、白朮、丹參、茯苓、香附、砂仁,共研末,和上藥末,酒調麵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空心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顧氏醫徑》卷四。
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十: 烏骨雞丸

配方組成

香附子(去毛淨)2斤,艾葉2斤(去枝梗淨。上2藥分作4份,每份艾半斤,香附半斤,1份老酒,1份米醋,1份童便,1份糯米泔水各煮,須得爛熟為佳,石杵搗碎成薄餅,曬、焙乾,杵搗碎為末聽用),烏骨大白雄雞1只(殺,去毛血,用湯修理雞雜潔淨,不見水),當歸(酒淨洗)4兩,川芎(水洗淨)4兩,白芍藥(火煨)4兩,熟地黃(酒洗淨,不見鐵)4兩,人參(去蘆)1兩,黃耆(蜜煮)1兩,白朮(麩皮炒)1兩5錢,白茯苓(去皮)1兩5錢,陳皮(去白)1兩5錢,砂仁(去殼)1兩5錢,神曲(炒)7錢,甘草(炙)7錢(藥並雞雜俱塞在雞肚內,用線縫固,仍用老酒、米醋、童便、米泔等分,務煮爛熟,石杵搗碎成薄餅,曬焙乾,杵碎為末聽用),木香(不見火)5錢,烏藥(不見火)5錢,官桂(去皮,不見火,搗碎)6錢,乾薑(火煨搗碎)6錢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諸病。

炮製方法

前藥和勻,為細末,絹篩過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0丸,空心用老酒或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十。

《回春》卷六: 烏骨雞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(去蘆)5錢,當歸(酒洗)1兩,熟地(薑汁浸,焙)1兩,白芍(酒炒)1兩,白茯苓(去皮)1兩,香附(童便浸,炒)1兩,川芎7錢,陳皮7錢,秦艽7錢,玄胡索7錢,貝母(去心)7錢,牡丹皮7錢,甘草5錢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虛弱,咳嗽吐痰,或骨蒸勞熱,或赤帶下,或經水不調,形體瘦倦無力,或口乾舌燥。

炮製方法

上俱銼成飲片聽用。另用黃耆為末,拌飯喂烏雞,喂至肌肥,眼生眵,縊死,燥去毛,破開取出腸胃,好酒洗淨,入前藥飲片在雞肚內線縫住,用酒、醋等分,煮雞爛如泥,撈起焙乾或曬乾,為細末,將雞汁打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空心清米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春》卷六。

《宋氏女科》: 烏骨雞丸

配方組成

人參3兩,生地5兩,熟地5兩,當歸6兩(酒洗),官桂3兩,茯苓3兩,黃耆6兩,川芎3兩,白朮1兩(麩炒),續斷2兩(酒洗),香附12兩,芍藥2兩,石斛3兩(酒浸),烏藥2兩(炒),杜仲2兩(薑汁炒),地骨皮3兩。

功效主治

血海虛寒,乃無子嗣,數經墮胎,經水不時,暴下不止,月內丹行,或前或後,或崩中漏下,小便白濁並帶,及腰胯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烏骨白雞或黃雞1只,男用雌,女用雄,將雞籠住,用黃耆2兩為末,加炒麵1兩和勻,水為丸,如豆大,餵雞服盡,將雞吊死,肚腸洗淨,撏毛(扌遀)骨碎,入前藥於雞腹內,用酒酣5斤浸,火煮爛,取骨搗爛,為細末,將煮雞、藥汁和麵糊,加酒酣打勻,同藥末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80丸,用溫酒送下;或米湯、或艾湯亦可。每藥末1斤,用白麵4兩,打糊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宋氏女科》。

《張氏醫通》卷十三引《製藥秘旨》: 烏骨雞丸

配方組成

烏骨白絲毛雞1只(男雌女雄,製法同巽順丸),北五味1兩(碎),熟地黃4兩(如血熱加生地黃2兩。上2味,入雞腹內,用陳酒酒釀、童便於砂鍋中煮,如巽順丸),綿黃耆(去皮,蜜、酒拌炙)3兩,於術(飯上蒸9次)3兩,白茯苓(去皮)2兩,當歸身(酒洗)2兩,白芍藥2兩(酒炒。上5味,預為粗末,同雞肉搗爛焙乾,骨用酥炙,共為細末,入下項藥),人參3兩(虛甚加至6兩),牡丹皮2兩(酒洗淨,勿炒),川芎1兩(童便浸,切,曬。上3味,研細末,和前藥中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鬱結不舒,蒸熱咳嗽,月事不調,或久閉不行,或倒經血溢於上,或產後褥勞,或崩淋不止,及帶下赤白、白淫;男子??喪太早,勞嗽吐紅,成虛損者。

炮製方法

另用幹山藥末6兩打糊,將前藥眾手為丸,曬乾勿令餿,瓷罐收貯。

使用方法

侵晨人參湯或沸湯送下3錢,臥時醇酒送下2錢。大便實者,煉白蜜為丸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張氏醫通》卷十三引《製藥秘旨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