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頭煎丸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六: 烏頭煎丸

配方組成

烏頭半斤(不去皮尖,水浸3兩宿),天麻1兩,巴戟天(去心)半兩,海桐皮(銼)1兩,補骨脂(炒)半兩,牛膝(去苗,酒浸,切,焙)1兩半,肉豆蔻(去殼)半兩,茴香子(炒)1兩,萆薢半兩,木香1兩,石斛(去苗)半兩,沉香(銼)1兩,大棗15個(爛煮,去皮及核入膏中)。

炮製方法

先用黑豆半升煮烏頭,以豆熟為度,取出切作片子,焙乾,用青鹽2兩炒令黃色,去鹽,搗為細末;以醇酒2升,先煖酒令滾沸,次下烏頭,熬成膏,然後以諸藥焙乾,搗羅為末,並棗膏入膏內,和納得所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六。

《蘇沈良方》卷二: 烏頭煎丸

配方組成

黑豆2兩(小者),川烏頭1兩(去皮),青橘皮半兩(去白,同烏頭、黑豆為末,以水1升3合浸1宿,緩火煎成膏子),甘菊花1兩,牛膝半兩,枸杞半兩,川芎半兩,荊芥穗半兩,羌活半兩,地龍(去土)半兩,白蒺藜(去角)半兩,當歸半兩,幹薄荷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毒氣攻眼,久成內外障,痛楚,胬肉赤脈。

炮製方法

將前青皮膏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茶、酒任下;蜜湯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蘇沈良方》卷二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一引《博濟》: 烏頭煎丸

配方組成

川烏頭1斤(以大豆煮2伏時,以竹刀切作片子,焙乾,去大豆不用,杵為末,青鹽4兩化用成水,相和淋成片,熬成膏,次入下項藥),沉香1兩半,破故紙1兩,虎骨1兩(醋炙),天麻1兩,牛膝1兩(炙),海桐皮1兩,肉豆蔻4枚(去殼),木香半兩,羌活,巴戟2兩(炒令黃)。

功效主治

腰膝無力,行步難,吃食少,筋骨拘急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膏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一引《博濟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七: 烏頭煎丸

配方組成

烏頭1斤(大者,颳去黑皮,銼作小片子,用雪水3升浸1宿,入鹽6兩,同煮幹,炒令黃),牛膝3兩(酒浸1宿,切,焙),肉蓯蓉(細切,用法酒1升浸1宿,焙令幹)4兩,巴戟天(去心)1兩,大棗半斤(湯浸,去皮核,焙),桃仁(浸,去皮尖,麩炒熟)5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斤,蜀椒(去目並閉口,炒出汗)2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3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七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