消腫散

《聖惠》卷九十: 消腫散

配方組成

川大黃3分,杏仁3分(湯浸去皮,別研),鹽花3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瘡腫,毒熱赤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,入杏仁,以新汲水和,稀調得所。

使用方法

旋取塗瘡腫上,幹即易之,以效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。
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四: 消腫散

配方組成

白及3錢,白蘞3錢,牙皂3錢,殭蠶3錢,赤豆5倍,雄黃3錢,南星5錢,半夏5錢,大黃5錢,黃柏5錢,草烏5錢,白芷5錢,貝母5錢,山茨菇5錢,芙蓉葉5錢,天花粉1兩,牡蠣1兩。

功效主治

瘡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薑汁、靛青調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四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七七引《吳氏集驗方》: 消腫散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2兩半,赤小豆2兩,草烏2兩。

功效主治

癰癤腫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米醋調塗腫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七七引《吳氏集驗方》。

《直指》卷二十二: 消腫散

配方組成

滑蘭皮1分,大南星1分,赤小豆1分,白芷1分,薑黃1分,白及半分。

功效主治

癰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酒調敷,或蜜水醋同調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》卷二十二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二: 消腫散

配方組成

鬱金半兩,甜葶藶半兩,芒消(別研)半兩,大黃半兩,黃芩半兩,赤小豆1合,伏龍肝2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熱毒氣,上攻頭面,或遍身赤腫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以生雞子肉入蜜少許調,令稀稠得所,塗之,幹即再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二。

《三因》卷十四: 消腫散

配方組成

大黃(蜜蒸)、山梔(炒)、甘草(炙)、幹葛、橘皮、麻黃(去節,湯)、馬牙消、川芎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水氣浮腫,喘呼不得睡,煩熱躁擾,渴燥,大小便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蜜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三因》卷十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五: 消腫散

配方組成

附子(生,去皮臍,銼)半兩,石硫黃(研)半兩,天南星(生)半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醋調塗向腫處,幹則易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五。

《洞天奧旨》卷十一: 消腫散

配方組成

乳香1錢,白及1錢,火丹草1錢。

功效主治

野火丹。

炮製方法

上各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羊脂調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洞天奧旨》卷十一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五引《譚氏殊聖》: 消腫散

配方組成

清泉消石1兩,白龍骨1兩。

功效主治

赤流丹,忽然遍體腫滿。骨節疼痛,面板周身發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淨器盛,鐵槽水調1錢,掃塗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五引《譚氏殊聖》。

《準繩·瘍醫》卷三: 消腫散

配方組成

蛇頭抓、天(艹瓠)藤、木蝨藥、仙人魯、土木香、紫金藤、大小青。

功效主治

蛇咬,蛇節疔,蛇腹疔,蛇頭疔,蛇背疔。

使用方法

上擂,酒溫服,以渣敷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瘍醫》卷三。

方出《奇方類編》捲上,名見《仙拈集》卷二: 消腫散

配方組成

小茴香(炒)、山甲(炒)、全蠍(炒)、木香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疝氣,外腎腫大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奇方類編》捲上,名見《仙拈集》卷二。

《仙拈集》卷二: 消腫散

配方組成

槐花(燒酒略炮,曬乾)3錢,牛膝3錢,木瓜3錢。

功效主治

腿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黃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仙拈集》卷二。

《癧科全書》: 消腫散

配方組成

生南星5錢,生半夏5錢,生草烏5錢,凋竹5錢,生甘草3錢,細辛5錢,重樓1兩。

功效主治

童子癧,證屬寒痰所致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燒酒調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癧科全書》。

《中醫傷科學講義》: 消腫散

配方組成

黃柏5兩,薑黃3兩,大黃3兩,蒼朮5兩,陳皮3兩,香附3兩,透骨草3兩,敗血草3兩,甘草1兩。

功效主治

傷後血腫,發熱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青腫,用酒、醋調敷;灼痛,用水蜜調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中醫傷科學講義》。

《中醫傷科學》: 消腫散

配方組成

制乳香1份,制沒藥1份,玉帶草1份,四塊瓦1份,洞青葉1份,虎杖1份,五香血藤1份,天花粉2份,生甘草2份,葉下花2份,葉上花2份,螻粉2份,大黃粉2份,黃芩2份,五爪龍2份,白及粉2份,紅花1份,蘇木粉2份,龍膽草1份,土黃連1份,飛龍掌血2份,綠葡萄根1份,大紅袍1份,凡士林適量。

功效主治

各種閉合性損傷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混和,用適量凡士林調煮成膏。

使用方法

外敷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中醫傷科學》。

《準繩·瘍醫》卷一: 消腫散

配方組成

大黃、水仙子、山藥、苧根、青露、小赤豆、寒水石、水姜、香蛤粉、花蕊石。

功效主治

腫毒,一切瘡癤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如干加醋蜜調勻。如疽毒未成,則當頭罨之;若已成,四面圍之,留一頭,用替針膏貼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瘍醫》卷一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