橘皮煎丸

《博濟》卷一: 橘皮煎丸

配方組成

陳橘皮1斤(去白,研細),官桂(去皮,研細)6兩,乾薑(炮,研細)6兩,川當歸(炙,研細)6兩,荊三稜(炮,杵羅)6兩,附子(炮,去皮臍,杵羅)6兩,萆薢(杵羅)6兩,神曲6兩,烏頭(炮,水煮3-5沸)1兩,木香1兩,川椒(去子,炒出汗)1兩,大麥糵4兩,厚朴(去皮,薑汁炙,以上6味另杵羅,留出半兩糵末)。

功效主治

冷勞瘦疾,目暗,手足攣急,形容枯瘁,食不消化,腹脹不能納食,食物無味,面黃力弱,積年腸風,痔疾,痃癖氣,一切勞病;女人血癥氣塊,赤白帶下,子宮冷甚,宿水露血;五種膈氣,冷膈,熱膈,氣膈,思憂膈,四肢無力,饒睡。

炮製方法

上用無灰好酒4升,先煎上4味,如人行10裡;更下次3味,又如人行10裡,次下6味,又添酒2碗,煎成膏,取出,以留出者麥櫱末相和勻,再搗一千下,為丸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此藥煎,若用銀石砂鍋極妙,如無,即取好熟使鐺,淨刷,洗無油膩,先於鐺抹真酥,次下酒,及下藥,用慢火煎,不住以銀匙攪,直候如膏,取出,於淨盤中勻攤,候硬軟得所,搗好,眾手為丸,曬乾。每日服20-30丸,空心以茶、酒任下,午時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博濟》卷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一: 橘皮煎丸

配方組成

青橘皮2兩(麩炒黃,搗羅為末,醋1盞半,於銀石器內文武火熬成膏),木香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人參半兩,訶梨勒皮(炒)半兩,京三稜(炮,銼)半兩,藿香(去莖)半兩,厚朴(去粗皮,薑汁炙)半兩,當歸(切,焙)半兩,萆薢半兩,乾薑(炮)半兩,半夏1分(湯洗10遍,焙)。

功效主治

脾腎虛勞,心腹積氣,面色萎黃,不思飲食,胸膈滿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橘皮煎內搗200-300下,為丸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、日午米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一。

《局方》卷五: 橘皮煎丸

配方組成

當歸(去蘆,先焙)3兩,萆薢3兩,厚朴(去粗皮,薑汁制)3兩,肉蓯蓉(酒浸,微炙,切,焙乾)3兩,肉桂(去粗皮)3兩,附子(炮,去皮臍)3兩,巴戟(去心)3兩,陽起石(酒浸,焙乾,研如粉)3兩,石斛(去根)3兩,牛膝(去蘆,酒浸)3兩,杜仲(去皮,薑汁炙)3兩,吳茱萸(水淘去浮者,焙乾)3兩,鹿茸(茄子者,燎去毛,劈開,酒浸,炙幹)3兩,乾薑(炮)3兩,菟絲子(酒浸,焙,搗)3兩,三稜(煨熟,乘熱搗碎)3兩,甘草(炙)1兩,陳橘皮(淨洗,焙,為末)15兩。

功效主治

久虛積冷,心腹疼痛,嘔吐痰水,飲食減少,脅肋虛滿,臍腹弦急,大腸虛滑,小便利數,肌膚瘦悴,面色萎黃,肢體怠情,腰膝緩弱,及治痃癖積聚,上氣咳嗽,久瘧久利,腸風痔疹;婦人血海虛冷,赤白帶下,久無子息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以酒5升,於銀石器內,將橘皮末煎熬如餳,卻將諸藥末入在內,一處攪和搜勻,仍入臼內,搗五百杵,為丸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溫酒送下;鹽湯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局方》卷五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