驅風散

《外科大成》卷四: 驅風散

配方組成

金銀花3錢,牛蒡子(炒)8分,防風8分,荊芥8分,當歸8分,川芎8分,白芍8分,黃芩8分,連翹8分,木通4分,甘草4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紫赤丹毒,及諸瘡咽喉腫痛,並傷風發熱煩躁,鼻塞氣喘,痰嗽驚風。

使用方法

水2鍾,煎8分,母子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大成》卷四。

《外傷科學》: 驅風散

配方組成

蒼耳子1兩,樟木子1兩,樟木皮1兩,防風1兩,薄荷1兩,黃柏4兩,蒼木3兩。

功效主治

跌打損傷,風溼舊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水、酒調敷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傷科學》。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一: 驅風散

配方組成

防風(去蘆)2錢半,羌活2錢半,人參(去蘆)2錢半,附子(生,去皮臍)2錢半,甘草2錢半(炙),荊芥穗1錢半,白芷1錢半,細辛1錢半,枳殼1錢半(去瓤麩炒)。

功效主治

諸風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3錢,水1盞,加生薑3片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魏氏家藏方》卷一。

《直指小兒》卷二: 驅風散

配方組成

防風(去蘆叉)1兩半,天南星(生,去皮臍)1兩半,甘草(生)1兩半,半夏(姜制,去臍)1兩半,黃芩(炒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卒易中風,全不能言,口眼斜,驚癱抽掣,痰實煩悶,神昏有熱,睡臥不穩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加生薑3片,同煎,不拘時候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小兒》卷二。

《金鑑》卷五十: 驅風散

配方組成

蘇葉、防風、陳皮、厚朴(姜炒)、枳殼(麩炒)、木香(煨)、殭蠶(炒)、釣藤鉤、生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臍風將作,腹脹臍腫,日夜啼叫。

使用方法

引用生薑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五十。

《經驗良方》: 驅風散

配方組成

山柰(倍)、良姜(三分之一)。

功效主治

疝,腹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日服2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經驗良方》。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七: 驅風散

配方組成

天麻、羌活、鉤藤、白附子、甘草、柴胡、大黃、龍膽草、山梔、姜蠶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風癇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七。

《普濟方》卷六十九: 驅風散

配方組成

細辛1兩,草烏1兩,蠍梢5錢,荊芥穗1兩半,防風1兩半,升麻半兩,沒石子1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牙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擦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六十九。

《得效》卷十六: 驅風散

配方組成

防風(去蘆)5錢,龍膽草5錢,銅青3錢,五倍子2錢,淡竹葉1握(去根)。

功效主治

爛眩風赤浮翳,努肉攀睛,澀癢眵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熱湯1合泡,停冷澄清,洗眼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十六。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二: 驅風散

配方組成

紅椒(開口者)7粒,連根蔥頭7個。

功效主治

諸瘡。

使用方法

上藥同煮水,淨洗。用絹衣掩幹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二。

《證類本草》卷五引《博濟》: 驅風散

配方組成

鉛丹2兩,白礬2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癇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磚一口,以紙鋪磚上,先以丹鋪紙上,次以礬鋪丹上,然後用紙包,將十斤柳木柴燒過為度,取出細研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證類本草》卷五引《博濟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○○引《衛生家寶》: 驅風散

配方組成

防風4兩(去蘆),白砂蜜半斤,硃砂1兩(水飛,研令極細),薄荷4兩(苗兒紫心者),蝸牛7個(瓦上炒去殼,細研,形如蜒蚰皆負殼者),皂角10條(不蛀者,去邊寸,銼,先用水浸3日,去原浸水,卻以1碗,挼取濃汁,去滓,入銀器內熬去5-6分),天麻4兩。

功效主治

暗風癇疾,涎潮不省人事,手足搐搦;又小兒驚風等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硃砂、蝸牛,先以皂角膏子和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豬、雞、魚、面、動風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50丸,臘茶清送下,日3次。服1料,永除根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○○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九十七引《餘居士選奇方》: 驅風散

配方組成

幹葛2分,防風2分,白芍藥2分,獨活4兩,生薑4兩,川當歸2兩,附子2兩,麻黃2兩,甘草2兩。

功效主治

中風,四肢拘攣,不得屈伸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分作十貼。

使用方法

每貼以水1升半,煎取半升,空心服,未愈更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九十七引《餘居士選奇方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九十二: 驅風散

配方組成

人參(去苗)半兩,官桂(去皮)半兩,麻黃(去根節)半兩,川烏(炮,去皮臍)半兩,甘草(炙)4錢,防風(去苗)4錢,漢防己4錢,白朮4錢,黃芩4錢,川芎4錢,赤芍藥4錢,白茯苓4錢。

功效主治

口眼斜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用水1盞,加生薑5片,同煎至7分,去滓,熱服。出汗見效,立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九十二。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一: 驅風散

配方組成

胡黃連2錢半,全蠍(去毒,焙)半錢,犀角半錢,天竺黃半錢,麻黃(去節)半錢,麝香1字。

功效主治

胎驚,實有表證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用乳汁調化,食遠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幼科》卷一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