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蒡子1兩(微炒),川升麻3兩,黃芩3分,秦艽3分(去皮)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白蒺藜3分(微炒,去刺),枳殼2分(麩妙微黃,去瓤),黃連1兩(去須),沙參半兩(去蘆頭),梔子仁半兩。
乳石發動,面板生瘡,赤腫疼痛,煩熱不止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以溫漿水送下,1日3-4次。
《聖惠》卷三十八。
牛蒡子2兩(微炒),何首烏2兩,幹薄荷2兩,雄黃1兩(細研),麝香1分(細研),牛黃1分(細研),皂莢7挺(捶碎)。
風毒瘰癧,結核腫硬疼痛。
上為末,入麝香、牛黃,研令勻;以水3升,浸皂莢1宿,挼取汁,慢火熬成膏,入前藥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食後以溫酒送下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六。
牛蒡子一兩(微炒),川升麻,黃藥子,幹浮萍草,玄參,甘草(生用)各半兩。
咽喉內熱毒所攻,生瘡腫痛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小彈子大。
常含一丸,咽津。
《奇效良方》卷六十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