郁李仁丸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四: 郁李仁丸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(湯浸,去皮,研)1兩,大黃(銼,炒)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2兩,澤瀉(銼)2兩,葶藶(隔紙上炒)2兩,大麻仁1兩半(研),檳榔3兩(銼),杏仁(去皮尖雙仁,麩炒,研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三焦約,少腹腫痛,不得大小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以甘草湯送下,1日3次;炒鹽酒下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四。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五二引《醫林方》: 郁李仁丸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1兩(炒熟),桃仁1兩(炒黃,去皮尖),杜蒺藜子1兩半(炒一半),官桂半兩,牡丹皮1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疝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食前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類聚》卷二五二引《醫林方》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六: 郁李仁丸

配方組成

郁李2兩(湯浸,去皮),大黃1兩,檳榔3兩,青皮(去瓤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大小便秘澀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-15丸,薑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六。
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卷下: 郁李仁丸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(去皮)1兩,川大黃(去粗皮,取實者銼,酒浸半日,控幹,炒,為末)1兩,滑石半兩(研細)。

功效主治

襁褓小兒,大小便不通,驚熱痰實,欲得溏動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先將郁李仁研成膏,和大黃、滑石為丸,如黍米大。

使用方法

量大小與之,食前以乳汁或薄荷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卷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三: 郁李仁丸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(去皮)1兩,京三稜(銼)1兩,芫花1兩,蓬莪術(銼)1兩,木香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丈夫、婦人腹內癖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用醋1升同煮醋盡,焙乾,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-5丸,生薑湯送下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六一引《聖惠》: 郁李仁丸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(去皮尖,研)1兩1分,葶藶子(隔紙炒)3兩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,研)3分,防己2兩,紫蘇葉1兩1分,陳橘皮(湯浸,去白瓤)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(一方各等分)。

功效主治

喘嗽痰實,身與面微腫,小便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食後紫蘇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六一引《聖惠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七一: 郁李仁丸

配方組成

木香1兩,郁李仁(去皮,生用)3兩,沉香(銼)1兩,檳榔(銼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青橘皮(去白,焙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茴香子(炒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奔豚氣。從小腹奔衝上攻,昏亂嘔吐,痛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茴香子或薄荷酒送下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七一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: 郁李仁丸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3分(湯浸,去皮,微炒,研如膏),杏仁1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,研爛如膏),川大黃1分(銼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肺臟熱多,咳嗽喘急,喉中作呀呷聲。

炮製方法

以大黃1味為細散,同研令勻,入蜜少許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以粥飲研破服之,1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。

方出《聖惠》卷五十四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三: 郁李仁丸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1兩(湯浸,去皮,微炒)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,焙),甘遂1兩(煨令微黃),赤茯苓1兩,甜葶藶2兩(隔紙炒令紫色),瞿麥1兩。

功效主治

水氣。遍身浮腫,面板欲裂,心腹氣急脹大,小便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空心溫水送下。良久當利2-3行,不利即加5丸,再服,以利為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五十四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一九三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一: 郁李仁丸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3兩(湯浸,去皮,微炒),旋覆花1兩,半夏1兩(湯洗7遍去滑),川烏頭1兩(炮裂,去皮臍),枳殼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桔梗3分(去蘆頭),檳榔3分,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。

功效主治

飲癖,腹脅脹滿,心胸不利,少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食前以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: 郁李仁丸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1兩(湯浸,去皮,微炒),漢椒半兩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出汗)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桂心半兩,乾薑半兩(炮裂,銼),細辛半兩,赤芍藥半兩,陳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厚朴1兩(去粗皮,塗生薑汁,炙令香熟),胡椒半兩,附子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川大黃2兩(銼碎,微炒),木香1兩,訶黎勒皮2兩。

功效主治

五膈氣,心胸氣壅,宿食不消,腹胃脹滿,大便秘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以熱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: 郁李仁丸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3兩(湯浸,去皮尖,微炒),訶黎勒皮1兩,木香1兩,桂心1兩,枳實1兩(微炒黃),前胡2兩(去蘆頭),川大黃2兩(銼碎,微炒),芎1兩,檳榔1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,胸膈氣滯,心腹脹滿,大便結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前以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。

《外臺》卷七引《廣濟方》: 郁李仁丸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8分,牽牛子6分(熬),甘遂(熬)4分,防葵3分,菴(艹閭)子4分,桑白皮4分,檳榔4分,橘皮2分,澤瀉2分,茯苓3分,澤漆葉(炙)3分,杏仁(去皮尖)3分。

功效主治

心腹脹滿,腹中有宿水,連兩脅滿悶,氣急衝心,坐不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酢物生冷、油膩、熱面、炙肉、蒜等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空腹飲送下,1日2次。服到10丸,微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七引《廣濟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四: 郁李仁丸

配方組成

郁李仁(湯浸,去皮尖,炒)半兩,半夏6兩(去皮臍,漿水5升,生薑半斤,切,甘草並桑根白皮各1兩,銼,銀石鍋內慢火煮幹,再添熱漿水2升煮幹,去餘藥只用半夏)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分,木香1分,檳榔(銼)1分。

功效主治

留飲,宿食不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豌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-20丸,食後、臨臥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