犀角1錢,遠志(姜制,去心)1錢,白鮮皮1錢,人參1錢,石菖蒲1錢,甘草(炙)1錢。
心虛血熱驚癇。
上為末。
每服1錢,去心麥門冬煎湯調下。
《嬰童百問》卷二。
人參、麥門冬(去心)、黃耆(炙)、當歸、白朮(炒)、陳皮、棗仁(生用)、甘草(炙)、黃連(炒)。
痘疹靨不脫,昏睡。
大棗為引,煎服。
《萬氏家抄方》卷六。
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炙耆、炙草、麥冬、歸身各等分。
子癇,孕婦忽然眩暈卒倒,口噤不能言,狀如中風,須臾即醒,醒而復發。
生薑、大棗為引,水煎,食遠服。兼服壽星丸。
《萬氏女科》卷二。
全蠍、荊芥、防風、木通、甘草、菊花、川芎、羌活、菖蒲、木香、殭蠶。
風邪入耳,氣壅耳鳴、耳癢,眼中流火,內熱甚而脈洪大者。
《證治寶鑑》卷十。
黃連1錢半,茯神1錢半,棗仁3錢,柏仁2錢,遠志1錢半,甘草5分,菖蒲3錢,竹瀝3匙(衝),薑汁1匙(衝)。
虛熱痰迷,病癇脈數。
水煎,去滓,衝2汁服。
《醫略六書》卷二十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