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丹散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七: 黃丹散

配方組成

白礬2錢(飛過),黃丹3錢(炒紫色)。

功效主治

驢馬汗入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塗患處;如干,油調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七。

《得效》卷十九: 黃丹散

配方組成

黃丹(煅)3錢,白礬(枯)3錢,龍骨3錢,寒水石3錢,乳香3錢,木香(不見火)3錢,黃連3錢,黃芩3錢,檳榔3錢,膩粉3錢,腦子少許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隨瘡乾溼用之:幹則用溫鹽湯洗;溼淨幹,卻摻其上。用不可太早,須膿血去淨臨好方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得效》卷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四: 黃丹散

配方組成

黃丹半兩,白礬1兩,川升麻1分(末),細辛1分(末),麝香1錢(細研)。

功效主治

牙齒歷蠹色黑。

炮製方法

先研白礬、黃丹為細末,於生鐵銚子內炒如火色,取出,於地上用紙一重襯,以物蓋之出火毒,1宿後,入川升麻等3味,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半錢,摻於患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九: 黃丹散

配方組成

黃丹3兩(炒令紫色),棗肉30枚(搗為1塊,用紙緊裹,大火燒令赤,候冷取出),枳殼半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黃連半兩(去須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休息痢諸藥無效,赤白痢,水瀉.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注意事項

忌油膩、冷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食前以粥飲調下;赤白痢及水瀉,每服半錢,粥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三: 黃丹散

配方組成

黃丹1兩,胡粉1兩,栝樓根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澤瀉3分,石膏1兩半,麥門冬半兩(去心,焙),白石脂3分。

功效主治

消渴飲水過多,煩熱不解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清粥飲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三。

《永樂大典》卷一○三七引《大方》: 黃丹散

配方組成

白礬1錢,龍骨1錢,黃丹1錢,麝香半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丹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先以綿杖子拭耳內令淨,後用紙捻子蘸藥人耳內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永樂大典》卷一○三七引《大方》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三: 黃丹散

配方組成

黃丹3分(炒令紫色),栝樓根1兩,前胡1兩,甘草1兩(炙微赤,銼),澤瀉半兩,石膏1兩(細研),赤石脂半兩(細研),貝母半兩(煨令徽黃)。

功效主治

消渴,心神煩悶,頭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,入研了藥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清粥飲調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: 黃丹散

配方組成

黃丹1兩,白礬3分,芎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陰癢,似有蟲狀,煩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以谷囊盛,納陰中。蟲當自出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三: 黃丹散

配方組成

黃丹半兩,莨菪子半兩,黃明膠半兩,青州棗30枚(去核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一切痢久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搗做1團,燒令通赤,放冷,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以米飲調下,每日3-4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三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