麥冬、幹葛、甘草、山楂、黃連(酒炒)、花粉、生地。
痘瘡火邪內甚,發熱作渴,時時飲水,面赤唇焦,二便如常者。
竹葉、燈心為引,水煎服。
《片玉痘疹》卷三。
黃耆1兩半,黃芩1兩半,麥冬1兩半,升麻1兩,赤茯苓1兩,赤芍藥1兩,玄參1兩,當歸1兩,甘草1兩,知母1兩,天花粉1兩,生地3兩(一方有人參、棗肉,無玄參、當歸)。
癰疽,體熱煩渴不止。
上銼。
每服8-9錢,水煎服。
《瘡瘍經驗全書》卷四。
麥冬1兩,子芩1兩,赤苓1兩,茯神5錢,赤芍5錢,陳皮5錢,人參5錢,苦梗5錢,桑寄5錢,甘草5錢,旋覆花5錢,生地7錢5分。
妊娠心煩,憒悶虛躁,吐逆,惡聞食氣,四肢沉重,百節疼痛,頭眩多臥。
每服4錢,加生薑1片,水煎,溫服。
《何氏濟生論》卷七。
麥冬、淡竹葉、黃芩、柴胡、知母、芎、白芍、川斷、茯苓、術、參、甘草、陳皮、黃連、防風、大棗。
妊娠子煩。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