雙補丸

《簡易方》引《究原方》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五○): 雙補丸

配方組成

鹿角霜3兩,熟地黃(洗,再蒸)1兩,沉香1兩,菟絲子(酒浸,蒸,研,焙)1兩,覆盆子(去枝蒂)1兩,白茯苓(去皮)1兩,人參(去蘆)1兩,宣木瓜1兩,薏苡仁(炒)1兩,黃耆(炙)1兩,蓯蓉(洗,酒浸)1兩,五味子(去枝,炒)1兩,石斛(去根,炒)1兩,當歸(去蘆,油浸)1兩,澤瀉(切塊再蒸)1兩,麝香1錢(別研),硃砂半兩(別研,為衣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虛損,五勞七傷,面色黧黑,唇口乾燥,發渴,目暗耳鳴,心忪氣短,食少神倦,夜夢驚恐,四肢痠疼,寒熱盜汗,小腹拘急,小便滑數、婦人諸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-70丸,空心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簡易方》引《究原方》(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五○)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七引《濟生》: 雙補丸

配方組成

菟絲子(淘淨,酒蒸,擂)2兩,五味子1兩。

功效主治

精氣不足,腎水涸燥,咽乾多渴,耳鳴頭暈,目視昏,面色黧黑,腰膝疼痛,腳膝痠弱,屢服藥不得痊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70丸,空心鹽湯或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七引《濟生》。

《百一》卷四引史載之方: 雙補丸

配方組成

熟地黃半斤,菟絲子半斤。

功效主治

下部弱,腎水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人參湯送下。如氣不順,沉香湯送下;如心氣虛,茯苓湯送下;如心氣煩躁不得眠,酸棗仁湯送下;腎氣動,茴香湯送下;小便少,車前子湯送下;小便多,益智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百一》卷四引史載之方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