蓽澄茄湯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二引《博濟》: 蓽澄茄湯

配方組成

蓽澄茄1兩,石斛(去根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巴戟天(去心)1兩,白朮(銼,炒)3錢,五味子3錢,芎藭3錢(分),人參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,木香半兩,檳榔半兩,白豆蔻(去皮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脾元虛冷,飲食減少,面黃腹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,生薑2片,棗2枚(擘破),煎至7分,去滓,空心日午、近晚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二二引《博濟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十: 蓽澄茄湯

配方組成

蓽澄茄1兩,沉香(銼)1兩,石斛(去根)1兩,人參3分,赤茯苓(去黑皮)3分,五味子(微炒)3分,巴戟天(去心)3分,桂(去粗皮)3分,白朮3分,芎藭3分,木香3分,肉豆蔻(去殼)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沒藥半兩,陳曲(炒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脾臟冷氣攻心腹(疒丂)痛,悶亂煩懊,手足厥冷,嘔吐痰逆,不下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以水1盞,入生薑3片,大棗2枚(擘破),煎7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七: 蓽澄茄湯

配方組成

蓽澄茄1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桔梗(炒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赤芍藥1兩,赤茯苓(去黑皮)1兩,陳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1兩,草豆蔻(去皮)1兩,訶黎勒(煨,去核)1兩,檳榔(銼)1兩,白朮1兩。

功效主治

冷氣內攻,脅肋疼痛,不入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以水1盞,入生薑半分(切),大棗2枚(擘破),煎取7分,去滓稍熱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七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