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軍2兩4錢,黃芩8錢,二醜4錢,膽星2錢,滑石8錢,檳榔3錢,白芷2錢,川芎2錢,木通3錢,芒消3錢。
頭痛目暈,牙痛齦腫,牙宣齒衄,鼻中衄血,暴發火眼,便秘溺赤,腹滿喉痛,口唇焦裂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每丸3錢重。
每服1丸,茶水送下。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瀋陽方)。
連翹1兩,梔子1兩,野軍1兩,樸消1兩,川芎1兩,黃芩1兩,薄荷1兩,知母1兩,生石膏1兩,升麻1兩,生地1兩,防風1兩,陳皮1兩,甘草1兩,黃連5錢,黃柏5錢。
胃熱火盛,牙痛唇焦,口靡舌腐,齒齦潰爛,口流熱誕,煩渴喜冷,氣息穢臭,頭痛目赤,便澀硬結。
上為細末,水泛為小丸,如梧桐子大,貯於瓷罐中。
忌食辛辣,孕婦勿服。
每服2錢,空腹白水送下。
《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》(吉林方)。
橘紅1兩,半夏7錢(姜制),膽星(炒)5錢,粉草8錢,大黃7錢(酒蒸熟),枯芩8錢(酒洗),梔子仁6錢,元明粉5錢,枳實8錢(炒),香附7錢(炒去毛),白朮(土炒)5錢,瓜萎仁5錢,桔梗1兩,花粉5錢,青皮3錢。
胃火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70-80丸。
《集驗良方》卷三。
柴胡1兩,黃芩7錢半,甘草(炙)5錢,人參5錢,半夏3錢,青黛2錢半。
嘔吐,頭痛,脈弦。
上為細末,用生薑汁浸,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生薑湯送下。
《金匱翼》卷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