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枝、白附子、川芎、麻黃、黨參、芍藥、杏仁、防風、黃芩、防己、甘草、藁本、薄荷分量隨證酌用。
風寒侵入下頜關節,張口動作有響聲。
水煎服。
《實用正骨學》。
何首烏4兩,川牛膝1兩,草烏(去皮尖,炒黃)半兩。
男子婦人腳氣。
上為細末,先用木瓜2個,好酒2升,小鍋煮10分爛,去皮穰,研和前藥,如硬燥,用煮木瓜酒添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-40丸,酒下,常服除根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四○。
麻黃(去節)1兩半,人參1兩半,黃芩1兩半,芍藥1兩半,杏仁(去皮尖,麩炒)1兩半,甘草1兩半,防己1兩半,肉桂1兩半,附子(炮,去皮臍)5錢。
風溼流注,手臂結核如慄,延至頸項,狀似瘰癧。
每服1兩,加生薑,水煎服。
《外科理例·附方》。
麻黃(去根節)1兩,防己1兩,人參(去蘆)1兩,黃芩1兩,桂心1兩,甘草1兩,白芍藥1兩,川芎1兩,杏仁1兩,附子(炮)半兩,防風1兩半。
卒暴中風,不省人事,漸覺半身不遂,口眼斜,手足戰掉,語言謇澀,肢體麻痺,神情昏亂,頭目眩重,痰涎並多,筋脈拘攣,不能屈伸,骨節煩疼,不得轉側,及諸風,腳氣緩弱。久病風人,每遇天色陰晦,節候變更,宜預服之,以防暗啞。
上(口父)咀。每服5錢,水1盞半,加生薑7片,大棗2個,煎至7分,去滓,不拘時候服。取汗,隨人虛實與所中輕重。有人腳弱,服此6-7劑得愈。
《婦人良方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