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仁丸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七引《衛生家寶方》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(麩炒,去皮尖雙仁)1兩,石菖蒲(去石)1兩,茴香(炒)1兩,蒼朮(米泔浸1宿,去皮)1兩,胡蘆巴(炒)1兩,陳皮(去白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心腎脾俱虛,水火不相濟,少飲多驚,遺溺失精,日漸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丸,空心溫酒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七引《衛生家寶方》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3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麝香半兩(細研),硃砂1分(細研),水銀1分(用棗肉研令星盡),檳榔3分,阿魏半兩,沉香半兩,當歸3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與鬼氣交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空心桃仁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3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虻蟲40枚(炒微黃,去翅足),水蛭40枚(炒微黃),川大黃3兩(銼碎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腹內有瘀血,月水不利,或斷或來,心腹滿急。傷寒8-9日至12日,病不解,發熱如狂,少腹滿悶,其脈沉結,內有瘀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空心以熱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一。

《宣明論》卷三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草烏頭(生用)、五靈脂3兩,桃仁(取霜)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風毒,遍身疼痛,四肢拘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以青黛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嚼胡桃仁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宣明論》卷三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49枚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琥珀末1分,甜葶藶2分(隔紙炒令紫色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多咳嗽,咽中如呀呷聲。

炮製方法

上先搗葶藶、桃仁如泥,次下琥珀末,更搗令勻,同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煎桑根白皮湯化破服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二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3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牡丹半兩,黃柏1分(微炙,銼),白蒺藜3分(去刺),桂心半兩,郁李仁3分(湯浸,去皮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小腸虛冷,因多啼下,致令陰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3歲兒每服7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、芎藭半兩,白朮半兩,赤茯苓3分,枳殼半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赤芍藥半兩,訶黎勒皮3分,檳榔半兩,鱉甲1兩半(塗醋,炙令黃,去裙襴),羚羊角屑1兩,柴胡1兩(去苗),人參1兩(去蘆頭),酸棗仁1兩(微炒),生乾地黃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頭目昏重,心神煩亂,或時寒熱,肢節疼痛,不欲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以生薑、荊芥、薄荷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五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、杏仁各1兩(湯浸,去皮尖,細研),款冬花1兩,貝母1兩(搗細末,與前藥和勻)。

功效主治

咳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先以沙糖1兩,人銚子內銷溶後入藥同熬黃熟,入臼搗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含化咽津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六十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一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炒研,以酒2升煎成膏)2兩,木香半兩,桂(去粗皮)半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,焙)半兩,茴香子(炒)半兩,乾薑(炮)1分,檳榔(銼)3分。

功效主治

腎虛積氣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桃仁煎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至2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七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(去皮尖雙仁,炒令香,別研入)1分,安息香半兩(別研入),木香半兩,訶黎勒(炮,去核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氣痢久不愈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將木香、訶黎勒為末,與2味研了藥相和,重細研,米飲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用暖漿水送下,日晚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九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3合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豉3合(炒幹),川椒1兩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去汗),乾薑1兩(炮裂,銼)。

功效主治

久痃癖氣不消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三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黃)1兩,澤瀉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芍藥1兩,瞿麥(用穗)1兩,乾薑(炮裂)1兩,生乾地黃(焙)1兩,甜葶藶(紙上炒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甘草(炙)1兩,芎藭1兩,大黃(銼,炒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因月水不利,血結成積,氣攻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、食前溫酒送下;米飲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三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3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牛膝1兩(去苗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桂心半兩,瞿麥半兩,川大黃1兩(銼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月水不利,臍下結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
《直指小兒》卷四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(浸,去皮,麩微炒)3錢,辣桂2錢,牽牛(微炒,碾取仁)2錢,白蒺藜(炒香,搗去刺)2錢,牡丹皮2錢,北大黃2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陰腫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或7丸,青皮、木通、蔥白入鹽少許,煎湯送下;或煎大流氣飲研青木香丸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直指小兒》卷四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三二引《仁存方》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(去皮,炒)1兩半,虻蟲49個(去翅足,炒),大黃5錢,硃砂3錢,水蛭49個(米內炒2味),穿山甲(炙)3錢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臍腹積滯,月經不調,疼痛氣閉,腰腿倦弱,寒熱,帶下冷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如1服未效,加至2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下惡滯血片,臍下痛卻,吃四物湯5-7服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三二引《仁存方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一九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芎藭半兩,白朮半兩,赤茯苓3分,枳殼半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赤芍藥半兩,柴胡1兩(去黃),訶黎勒皮3分,人參1兩(去蘆頭),酸棗1兩(微炒),生乾地黃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頭目昏重,心神煩亂,或時寒時熱,骨節疼痛,不欲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以生薑、荊齊、薄荷湯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一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一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黃)3兩,牡丹皮3兩,當歸(微炒)3兩,芎藭2兩,土瓜根(去土,銼)2兩,芍藥2兩,桂(去粗皮)2兩,牛膝(酒浸,切,焙)2兩,防風(去叉)2兩,甘草(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月水不利,氣血不和,臍下(疒丂)痛,面色萎黃,身體羸瘦,飲食不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漸加至5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一。

《外臺》卷七引《廣濟方》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8分(去皮尖),當歸6分,芍藥8分,訶黎勒6分,甘草6分(炙),延胡索4分,人參6分,檳榔14枚。

功效主治

心痛,又心撮肋,心悶則吐血,手足煩疼,食飲不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海藻、菘菜、生菜、熱面、蕎麥、豬犬肉、粘食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漸加至30丸,空心以酒送下,1日2次。取快利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七引《廣濟方》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八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1分,沒藥1分,安息香1分,乳香1分,麝香(細研)1分,木香1分,吳茱萸(湯浸7遍,焙乾微炒)1分,桂心1分。

功效主治

心疝,心腹痛,四肢逆冷,面色青黑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蒸餅為丸,如小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以暖酒嚼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九十二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3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微炒),川大黃半兩(銼,微炒),赤芍藥半兩,防葵半兩,半夏1分(湯洗7遍去滑),桂心1分,赤茯苓半兩,川椒1分(去目及閉口者,微炒令去汗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陰(疒頹),日夜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3歲兒每服5丸,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九十二。

方出《外臺》卷十三引《救急》,名見《醫方考》卷三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毛桃仁120枚(去皮及雙仁,留尖)。

功效主治

骨蒸。

注意事項

百日不得食肉。

使用方法

上1味,搗令可丸。平旦以井花水頓服使盡。服訖,量性飲酒使醉,仍須吃水,能多最精,隔日又服1劑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外臺》卷十三引《救急》,名見《醫方考》卷三。

《聖惠》卷七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3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附子3分(炮裂,去皮臍),硫黃3分(細研,水飛過),茴香子3分,木香3分,高良薑3分(銼)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氣虛,觸冒風寒,冷氣卒攻,臍腹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用煎醋浸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以熱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。

《聖惠》卷七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3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阿魏半兩(面裹煨,面熟為度),木香2分,幹蠍半兩(微炒),檳榔1兩,苦楝子半兩,桂心半兩,芫花半兩(醋拌炒黃)。

功效主治

盲腸氣,疼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醋浸蒸餅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以熱生薑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1斤(於新瓦器內用童便1鬥煮,候小便盡取出,去皮尖,研如膏),烏梅肉3兩(微炒),蕪荑仁3兩,黃連2兩(去須)。

功效主治

急勞。

炮製方法

上3味為末,入桃仁膏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空心以溫水送下,晚食前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鱉甲1兩(塗酥,炙令黃,去裙襴),柴胡1兩(去苗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天靈蓋1兩(塗醋,炙微黃),麝香1分(細研),龍膽1兩(去蘆頭),青蒿子2兩。

功效主治

熱勞,肌體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麝香都拌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莧菜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用童便1小盞,入豉50粒,煎5-7沸,去滓,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半(湯浸,去皮尖雙仁,微炒),豬牙皂莢半兩(塗酥,炙令微黑),紫菀3分(去苗土),鱉甲1兩半(醋塗炙微黃,去裙襴),芫花根1兩,甜葶藶1兩(炒令紫色),白礬3分(燒令汁盡),蛤蚧1對(塗酥,炙令微黃),麝香1分(細研入)。

功效主治

傳屍,骨蒸,復連殗殜氣,咳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以清粥飲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三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赤芍藥1兩(煨,用皮),訶黎勒1兩(煨,用皮),桂心1兩,蓬莪術1兩,青橘皮2兩(湯洗,去白瓤,焙),檳榔2兩。

功效主治

胸脅氣連心,疼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未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以溫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: 桃仁丸

配方組成

桃仁2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海藻2兩(洗去鹹味),澤瀉1兩,防風(去蘆頭)1兩,防葵1兩,桂心1兩,青橘皮(湯浸,去白瓤,焙)1兩,五味子1兩,赤芍藥1兩,白蒺藜(微炒,去刺)1兩,地膚子1兩,赤茯苓1兩,細辛1兩,牡丹1兩,狐陰1具(炙微黃)。

功效主治

陰(疒頹)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3服10丸,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