菖蒲散

《雞峰》卷二十一: 菖蒲散

配方組成

五倍子4兩,石菖蒲2兩,青鹽1兩,生乾地黃2兩,苦參2兩,草烏頭半兩,生薑3兩。

功效主治

齒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先將五倍子、烏頭、苦參搗為粗末,續入生薑再搗成膏,團作五塊子,盛在瓦盒或小沙罐子內,以圓瓦子蓋合口,微留一小眼子出黑煙,鹽泥固濟一指厚,以火煅之,見黑煙將盡去火,以生土蓋之,來日出,與前藥同研令細。

使用方法

揩牙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二十一。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五: 菖蒲散

配方組成

菖蒲1分,桂心1分,遠志(去心,甘草水煮)1分。

功效主治

感風寒客於啞門,卒不能語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水1鍾,煮至5分,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衛生總微》卷十五。

《醫心方》卷五引《古今錄驗》: 菖蒲散

配方組成

椒2兩,當歸2兩,姜2兩,菖蒲2兩,附子2兩。

功效主治

耳中痛,膿血出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治下篩。

使用方法

綿裹,塞耳孔,時時易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心方》卷五引《古今錄驗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七: 菖蒲散

配方組成

菖蒲(幹者)1兩,白朮(銼,炒)1兩,蒼朮(銼,炒)1兩,梔子仁1兩,荊芥穗1兩,芎1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幹薄荷半兩,側柏(炒黃色)半兩,吳茱萸(湯洗,焙乾)半兩,消石(研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瘴氣久治不愈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薄荷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七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四: 菖蒲散

配方組成

菖蒲1分,肉豆蔻2分(去殼),人參1分(去蘆頭),白茯苓1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霍亂吐瀉不止,心胸煩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,溫生薑湯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: 菖蒲散

配方組成

菖蒲1兩,當歸1兩(銼,微炒),秦艽2分,茱茱萸半兩(湯浸7遍,焙乾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月水滯澀,陰中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蔥白5寸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六: 菖蒲散

配方組成

菖蒲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卒然音啞,噤口,心熱不語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麻油泡湯調下。如卒然不語,吐出風涎即愈。治噤口,用好瀝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六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六: 菖蒲散

配方組成

菖蒲1兩,菟絲子1兩(酒浸3日,曬乾,別搗為末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桂心1兩,車前子半兩,肉蓯蓉1兩(酒浸1宿,颳去皺皮,炙幹)。

功效主治

勞聾,腎氣虛損,耳無所聞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六。

《聖惠》卷七: 菖蒲散

配方組成

菖蒲1兩,遠志3分(去心),附子1兩(炮裂,去皮臍),桂心1兩,防風3分(去蘆頭),人參3分(去蘆頭),山茱萸3分,杜仲3分(去粗皮,炙微黃,銼),熟乾地黃1兩,天麻3分,石斛3分(去根,銼),沉香1兩,黃耆3分(銼),磁石2兩(搗碎,水掏,去赤汁,以帛包之)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風虛,耳中常鳴,或如風雨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,入磁石包子同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五十三引《經驗良方》: 菖蒲散

配方組成

石菖蒲10兩(1寸九節者),蒼朮5兩(生者治淨)。

功效主治

耳聾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銼成塊子,置於瓶內。用米泔浸七日取出,去蒼朮不用,只將菖蒲於甑上蒸3兩時,取出焙乾,搗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粳米飲調下。1日3服,或將蒸熟者,作指面大塊子,食後置口中,時時嚼動,咽津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五十三引《經驗良方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: 菖蒲散

配方組成

菖蒲3分,遠志(去心)1兩3分,蒲黃1兩1分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1分,龍骨(碎研)1兩1分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平旦以新水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。

方出《千金》卷六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四: 菖蒲散

配方組成

石菖蒲2兩,白蘞2兩,牡丹2兩,山茱萸2兩,牛膝2兩,木瓜根2兩,磁石4兩。

功效主治

勞聾積久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治下篩。

使用方法

綿裹,塞耳中,1日1易。服大三五七散佳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千金》卷六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四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四: 菖蒲散

配方組成

菖蒲1兩(九節者),丁香半兩,人參(去蘆頭)半兩,木香半兩,檀香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嘔吐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半錢至1錢,入生薑自然汁少許,同白湯調,放溫冷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九四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: 菖蒲散

配方組成

菖蒲半兩,秦艽半兩(去苗),桂心半兩,當歸半兩(銼,微炒),禹餘糧1兩(燒醋淬3遍),人參半兩(去蘆頭),附子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黃芩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遠志半兩(去心),防風半兩(去蘆頭),龍齒1兩,犀角屑1兩,赤茯苓1兩,赤芍藥1兩,芎1兩,漢防己1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邪所傷,恍惚悲泣,或狂走不定,如有鬼神所著,或身體強直,或日夜疼痛,水漿不下,面目變色,甚者不識人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東流水1中盞,加黍米1茶盅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: 菖蒲散

配方組成

菖蒲(銼)1兩,人參1兩,生乾地黃(洗,切,焙)1兩,遠志(去心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山芋1兩,桂(去粗皮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精神恍惚,或爽或昏,意思不佳,日多伸欠,眠食不時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食後、臨臥,粥飲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四十三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三五: 菖蒲散

配方組成

石菖蒲1兩,良姜1兩,桂心1兩,香附子2兩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氣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熱湯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三三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三: 菖蒲散

配方組成

石菖蒲1兩,栝樓根1兩,黃連(去、須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津液減耗,虛渴引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匕,以新汲水調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三。

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三: 菖蒲散

配方組成

石菖蒲1兩,麝香1錢(研)。

功效主治

陰陽相併,或陰氣並陽,陽氣並陰,令人九竅閉塞,狀類屍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酒調下,或飲調下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全生指迷方》卷三。

《聖惠》卷四: 菖蒲散

配方組成

菖蒲半兩,秦艽(去苗)半兩,桂心半兩,當歸(銼,微炒)半兩,蔓荊子半兩,人參(去蘆頭)半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黃芩半兩,甘草(炙微赤,銼)半兩,遠志(去心)半兩,防風(去蘆頭)半兩,赤石脂3分,白茯苓3分,白芍藥3分,芎3分,漢防己3分。

功效主治

心臟風虛邪氣,恍惚悲泣狂走,如有神鬼之狀,身體強直,或疼痛,口噤喉痺,水漿不通,面目變色,不識人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六: 菖蒲散

配方組成

菖蒲半兩,山茱萸半兩,土瓜根半兩,牡丹皮半兩,牛膝半兩(去苗),附子半兩(炮裂,去皮臍),蓖麻子半兩(去心),磁石1兩(燒令赤,醋淬7遍,搗)。

功效主治

勞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半錢,用綿裹塞耳中。1日1易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五: 菖蒲散

配方組成

菖蒲(銼,焙)、桂(去粗皮)、野葛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聤耳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,以雀腦髓和,綿裹,如棗核大。

使用方法

先灸耳中宛宛者7壯,後用藥塞耳中;1日1易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五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