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參6分,甘草4分,穿山甲8分,紫草1錢,蟬蛻1錢。
痘至七八朝,中氣已虛,毒未解,熱未除者。
《痘學真傳》卷七。
紫草3兩,金銀花3兩,白鮮皮3兩,薏苡3兩,山慈菇1兩8錢,白蒺藜2兩半,土茯苓4兩。
楊梅瘡。
水煎服。
《觀聚方要補》卷八引《壽世仙丹》。
紫草2錢,炙甘草2錢,蘇木2錢,芍藥(炒)4錢,川升麻(煨)4錢,葛根4錢。
早微熱,晚大熱,面赤目黃,呵欠寒惡,痰壅發搐。
上加蟬殼1個(去嘴腳),蔥白1寸,水煎服。
《誠書》卷八。
紫草(並根,細銼)2兩。
傷寒熱病,生皰瘡,煩躁迷悶。
上為粗末。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二十八。
紫草、北芍藥(去蘆)、麻黃(去節)、當歸、甘草。
痘瘡欲發未發,或未透者。
上(口父)咀,白水煎服,不拘時候。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十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