鉛丹10兩,風化石灰1斤,豬脂1斤。
小兒惡瘡。
上3味,2味為細末,以豬脂搜作餅,火燒通赤,如此5度,藥成為末。
溼瘡幹貼;如干瘡,即作膏,用豬脂調紙上貼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二。
黃丹半兩,鯉魚膽5枚(取汁)。
眼卒生珠管。
使藥相和如膏。
每日3-5度,以銅箸取少許,點眥中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三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○。
鉛丹1分,鉛霜3分,蛤粉半兩,晚蠶蛾半分(微炒),麝香1分。
小兒口瘡。
上為極細末,用蜜2兩熬成膏。
每上取膏半錢,塗在口中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。
鉛丹半兩,蠟1兩,松脂1兩,乳香1兩(研),麝香(研)1分。
傷寒後毒氣攻,手足虛腫,及一切腫毒。
除松脂、蠟外,上藥各為末,在瓷器內先煉松脂,次下蠟及鉛丹、乳香等,慢火煎少時,候冷,攤於絹上。
以貼腫處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三十。
鉛丹4兩,杏仁2-7枚(湯浸,去皮尖),白蜜4兩。
胎赤不計久近。
先將杏仁研如膏,次入鉛丹及蜜,更研令極細,用絹袋盛,入瓷瓶子內盛,坐在湯中煮,如人行5裡許為度,去滓。
臨點時,以少許井花水於碗中,銅箸蘸少許,點在目眥頭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二。
生地黃汁3合,蜜3合,鉛丹1兩半,杏仁(去皮尖雙仁,別研如面)70枚。
舌上生瘡。
上藥合和一處調勻,銀器內煮,用槐枝攪,不得住手,看色紫即成。
每次取少許,口內含化,吐津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七。
鉛丹(以絹羅過)半兩,黃連(去須,為末)半兩,蕤仁(去皮,研)半兩,鹽花1分。
暴赤眼疼痛。
以蜜3兩,用文武火先煎蕤仁、鹽,待勻沸,即下鉛丹、黃連,煎如膏,瓷盒盛。
每次用半小豆大,以新汲水調化,箸點,日3次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