硇砂散

《醫學心悟》卷六: 硇砂散

配方組成

硇砂5分,白礬(煅枯)5錢。

功效主治

鼻痔。鼻生息肉,起於溼熱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少許,點鼻痔上即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學心悟》卷六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: 硇砂散

配方組成

硇砂1兩(細研),沒藥1兩,麒麟竭1兩,虻蟲半兩(炒微黃,去翅足),水蛭半兩(炒微黃),鯉魚鱗灰2兩,乾漆1兩(搗碎,炒令煙出),灶突墨1兩,延胡索1兩,麝香(細研)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月水不通,久成癥塊,時攻心腹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,入麝香等研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於食前以溫酒調下1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二。

《外科正宗》卷四: 硇砂散

配方組成

硇砂1錢,輕粉3分,冰片5厘,雄黃3分。

功效主治

鼻生息肉,初起如瘤子,漸大下垂,名為鼻痔。由肝經怒火,腎經相火,胃經積火凝結而成的耳痔,耳蕈、耳挺,微腫悶痛,色紅皮破,痛引腦巔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未。

使用方法

用草桔咬毛蘸藥勤點痔上,日用5-6次,自然漸化為水而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○: 硇砂散

配方組成

硇砂(明淨者,生用)1字,蓬砂半錢,龍腦1錢。

功效主治

斑瘡入眼,及諸般眼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各為末,再同研令勻細。

使用方法

每以少許,摻放翳上,1日3-4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八: 硇砂散

配方組成

雄黃半兩,硇砂1分。

功效主治

守宮齧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以少許敷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八。

方出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八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七七: 硇砂散

配方組成

雄黃1分(研),硫黃1分(研),礬石1分(研),硇砂(研)1分,巴豆20個(去皮,不出油),附子(去皮臍,生用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馬汗入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醋飯為丸,如雞頭大。

使用方法

將1丸分為兩處,用醋貼。若瘡口合,卻須微撥破紅色處,磨出黃赤水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四八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二七七。

《玉機微義》卷四十九引《宣明論》: 硇砂散

配方組成

硇砂1兩(研細),當歸1兩。

功效主治

胎死腹中不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極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只分作2服,溫酒調下;如重車行5裡,不下,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機微義》卷四十九引《宣明論》。

方出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八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○○: 硇砂散

配方組成

硇砂少許,膠香。

功效主治

肉刺。

炮製方法

上以硇砂和膠香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貼之。根即出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三八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○○。

《聖惠》卷七: 硇砂散

配方組成

硇砂1兩,木香1兩,青橘皮1兩(湯浸,去白瓤,焙),懷香子1兩,桂心1兩,蓽澄茄1兩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積冷,氣攻心腹疼痛,喘促悶亂欲絕,或出冷汗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生薑汁少許,熱酒1中盞,攪和令勻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。

《宣明論》卷十五: 硇砂散

配方組成

硇砂、雄黃、天南星、砒霜各等分,麝香少許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疔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用竹針針開,用藥封。黃水出瘡已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宣明論》卷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: 硇砂散

配方組成

硇砂1兩(細研),芫花半兩(醋拌炒幹),虻蟲半兩(去翅足,微炒),水蛭半兩(微炒),琥珀3分,乾漆半兩(搗碎,炒令煙出),沒藥3分,桂心半兩,麝香1分(研入)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惡血不散,結成癥塊,臍腹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,入研了藥令勻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九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