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生丸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五: 五生丸

配方組成

川烏頭半兩,附子半兩(各生用,去皮臍),天南星半兩(生),半夏半兩(生),幹生薑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癇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醋煮大豆汁作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冷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準繩·類方》卷五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四二: 五生丸

配方組成

川烏、草烏、南星、五靈脂、沒藥各等分(生用)。

功效主治

風毒,乾溼腳氣,渾身一切風痛,及服諸藥不得效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以醋調五靈脂末作膏子,研和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四二。

《玉機微義》卷四十一引李仲南方: 五生丸

配方組成

南星1兩,半夏1兩,川烏1兩,白附子1兩,大豆(去皮)1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癇有痰,陰脈弦細緩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滴水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至5丸,不過7丸,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玉機微義》卷四十一引李仲南方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四一引《衛生家寶》: 五生丸

配方組成

金毛狗脊1兩(去毛),川烏1兩,防風1兩(去蘆),川萆薢1兩,蓬莪術1兩(日曬幹)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,及風氣攻四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丸,空心鹽湯、鹽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四一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五: 五生丸

配方組成

乾薑1兩(不炮),烏頭1兩(生,去皮臍),半夏1兩(生用),附子1兩(生,去皮臍),大豆末(生用)。

功效主治

癇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大豆末外,細銼,搗羅為末,以豆末煮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冷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五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八: 五生丸

配方組成

天南星(生薑汁浸1宿,焙乾)1兩,半夏(湯洗7次)1兩,附子(炮,去皮臍)1兩,白附子1兩,天麻1兩,白礬(枯)1兩,硃砂2錢(別研為衣)。

功效主治

頭目旋運,嘔吐涎沫。風痰,頭旋臂痛,嘔吐咳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硃砂為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食後生薑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八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