栝樓根湯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八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(人衛本)卷一八四: 栝樓根湯

配方組成

人參半兩(去蘆頭),甘草半兩(炙微赤),栝樓根半兩,麥門冬半兩(去心),黃芩半兩,蘆根1兩,半夏1兩(湯浸7遍去滑),前胡3分(去蘆頭)。

功效主治

乳石發動,虛熱痰飲,嘔逆煩悶,不下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細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兩,以水1大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7分,去滓,分溫3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聖惠》卷三十八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(人衛本)卷一八四。

《千金》卷二十四: 栝樓根湯

配方組成

栝樓根2兩,甘草2兩,大黃1兩,梔子仁14枚。

功效主治

海蛤對栝樓毒,或手足煩熱,或噤寒清涕。

使用方法

上4味合服如解鍾乳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二十四。

《醫略六書》卷三十: 栝樓根湯

配方組成

蔞根3兩,人參1錢半,麥冬3錢(去心),生地5錢,阿膠3錢。

功效主治

口渴。脈虛數者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略六書》卷三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九: 栝樓根湯

配方組成

栝樓根3兩,知母(焙)2兩,甘草(炙,銼)1兩,人參1兩。

功效主治

胃中乾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匕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,下白蜜少許攪勻,不拘時候服,日可數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九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八: 栝樓根湯

配方組成

栝樓根2兩(銼),茅根(銼)1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,黃連(去段)1兩,石膏(碎)1兩,知母(焙)1兩,甘草(炙)1兩。

功效主治

時氣病後,目赤澀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取8分,去滓,食後、臨臥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七: 栝樓根湯

配方組成

栝樓根2兩,石膏(碎)3分,鉛丹(研)3分,赤石脂半兩,白石脂半兩,澤瀉3分。

功效主治

口乾燥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未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煎至1盞,去滓,入胡粉半錢匕,分溫2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七。

《症因脈治》卷二: 栝樓根湯

配方組成

天花粉、麥冬、知母、石膏、甘草。

功效主治

燥火喘逆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症因脈治》卷二。

《傷寒大白》卷二: 栝樓根湯

配方組成

栝樓根、半夏、竹茹、枳殼、桔梗。

功效主治

肺胃二經痰多喘逆者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寒大白》卷二。

《外臺》卷二引《深師方》: 栝樓根湯

配方組成

黃芩3兩,人參2兩,桂心2兩,大黃2兩,栝樓根3兩,芒消2兩,甘草2兩(炙)(一方用生薑2兩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渴欲飲水。

炮製方法

上切。

注意事項

忌海藻、菘菜、生蔥、油膩

使用方法

以水8升,煮取3升,去滓。飲1升,須臾當下;不下,復飲1升。得下止,勿復飲。湯藥力勢歇,乃可食糜耳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臺》卷二引《深師方》。

《類證活人書》卷十七: 栝樓根湯

配方組成

栝樓根3分,石膏2兩,人參半兩,防風半兩,甘草半兩(炙),葛根1兩半(生用,幹者只3錢)。

功效主治

風溫渴甚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,如麻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用水1盞半,煎至1中盞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類證活人書》卷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八: 栝樓根湯

配方組成

栝樓根(銼)半兩,甘草(炙,銼)半兩,白茯苓(去黑皮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下痢,冷熱相沖,臟腑氣不和順,本來下虛,津液耗少,口乾咽燥,常思飲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注意事項

初不許飲水,毒氣更增,煩躁轉甚;不得令至過度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匕,水1盞半,加麥門冬1分(去心),棗2枚(擘破),同煎至7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八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