澤瀉散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: 澤瀉散

配方組成

馬藺花、川楝子肉(炒),茯苓皮、澤瀉、茴香(炒)、麥門冬(去心)、石燕子(煅紅,醋淬7次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膀胱疝氣,小腸氣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入麝香少許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空心、臨臥以鹽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。

《宣明論》卷十四: 澤瀉散

配方組成

澤瀉1分,蟬衣(全者)21個,黃明膠1片(手掌大,炙令焦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齁(鼻合),膈上壅熱涎潮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溫米湯調下,1日2次,未愈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宣明論》卷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五: 澤瀉散

配方組成

澤瀉1兩,桑根白皮1兩(銼),木通1兩(銼),枳殼1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赤茯苓1兩,檳榔1兩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氣壅,身體腹脅浮腫,喘息促,大便難,小便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以稍利為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五: 澤瀉散

配方組成

澤瀉(銼)2兩,井泉石半兩(研),車前子(洗,焙乾)1兩半,赤茯苓(去黑皮,銼)1兩半,當歸(切,炒)1兩半,葶藶子(紙上炒)半兩,甘遂(生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小便不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食前以蜜湯溫調下,1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五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: 澤瀉散

配方組成

澤瀉1兩,鱉甲1兩(塗醋炙微黃,去裙襴),麥門冬半兩(去心),梔子仁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木通3分(銼),赤芍藥3分,黃芩3分,赤茯苓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骨節疼痛,心膈躁悶,小便不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蔥白7寸,豉50粒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: 澤瀉散

配方組成

澤瀉3分,白龍骨1兩,桑螵蛸1兩(微炒),車前子1兩,狗脊2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內傷,腎氣絕,小便餘瀝,不能自禁。大虛損,內傷腎氣,小便白濁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溫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七: 澤瀉散

配方組成

澤瀉1兩,人參3分(去蘆頭),旋覆花3分,麥門冬3分(去心),枳殼(實)半兩(麩炒微黃),前胡3分(去蘆頭),赤茯苓3分,桔梗3分(去蘆頭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杏仁3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半夏1兩(湯浸7遍,去滑)。

功效主治

腎臟虛損,上焦煩壅,痰飲結聚,常唾不休,胃虛食少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食前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。

《雲歧子脈訣》: 澤瀉散

配方組成

赤茯苓半兩,澤瀉半兩,桑白皮1兩,山梔子仁1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便赤澀,閉塞不通,腳痠疼,主脈沉,客脈洪。

使用方法

上(口父)咀。每服1兩,水煎服,得小便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雲歧子脈訣》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: 澤瀉散

配方組成

澤瀉3分,牡蠣1兩(燒為粉),桂心半兩,白朮1兩,黃耆1兩(銼)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盜汗,惡風怯寒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、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: 澤瀉散

配方組成

澤瀉1兩,牡丹3分,桂心3分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,榆白皮3分(銼),白朮3分,赤茯苓1兩,木通1兩(銼)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,膀胱氣滯,腰中重,小便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食前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八: 澤瀉散

配方組成

澤瀉3分,瞿麥1兩,玄參1兩,黃芩1兩,木通1兩(銼),麥門冬1兩(去心),桑螵蛸3枚(微炒)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赤茯苓1兩。

功效主治

乳石發動,小便淋澀不通,心中煩熱,小腹妨悶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以水半盞,加生薑半分,淡竹葉14片,蔥白7寸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1日3-4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四十五: 澤瀉散

配方組成

澤瀉3分,赤茯苓3分,枳殼3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木通1兩(銼),豬苓1兩(去黑皮),檳榔1兩,牽牛子2兩(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,大小便秘澀,膀胱氣壅攻,心腹妨悶。水腫,大小便秘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用水煎生薑、蔥白湯調下,1日2-3次,以利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四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八: 澤瀉散

配方組成

澤瀉1兩,牡丹1兩,牡蠣1兩(燒為粉),鹿茸1兩(去毛,塗酥炙微黃),桑螵蛸1兩(微炒),阿膠1兩(搗碎,炒令黃燥),赤茯苓1兩。

功效主治

遺尿,小便澀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食前以酒調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五十八: 澤瀉散

配方組成

澤瀉1兩,雞蘇1兩,赤茯苓1兩,石韋1兩(去毛),當歸1兩(銼,微炒),桂心3分,檳榔1兩,桑螵蛸半兩(微炒),枳殼半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琥珀1兩。

功效主治

冷淋,氣淋,小便澀痛脹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煎葵子湯調下,不拘時候;木通湯調服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五十八。

方出《素問》卷十三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三: 澤瀉散

配方組成

澤瀉10分,術10分,麋銜5分。

功效主治

酒風,身熱懈惰,汗出如浴,惡風少氣。因醉中風,惡風多汗,少氣,口乾善渴,近衣則身熱如火,臨食則汗流如浴,骨節懈惰,不欲自勞,名曰漏風。

炮製方法

合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指撮,飯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方出《素問》卷十三,名見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三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五引《家寶》: 澤瀉散

配方組成

川澤瀉1分,川鬱金(生)1分,山梔仁(炒)1分,甘草(炙)1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肺積,鼻內生瘡及鼻下赤爛。小兒風熱客於肺經,而致鼻(匿蟲)瘡,鼻下兩旁色紫斑爛,膿汁浸淫,癢而不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嬰孩1字,2-3歲半錢,5-7歲1錢,甘草湯調下,日2次。再用青金散敷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二十五引《家寶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