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氣丸

《醫心方》卷十引《小品方》: 七氣丸

配方組成

大黃10分(炮),人參3分,椒2分(熬),半夏3分(炮),烏頭5分(炮),桔梗3分,細辛3分,茱萸3分(熬),乾薑3分,菖蒲3分,茯苓3分,芎3分,紫菀3分,甘草3分,石膏3分,柴胡3分,桃仁3分。

功效主治

寒氣、怒氣、喜氣、憂氣、恚氣、愁氣、熱氣等七氣為病,皆生積聚,堅牢如杯,在腹中,心痛煩怨,不能飲食,時去時來,發作有時,每發痛欲絕,其寒氣則吐逆,心下脹滿;其熱氣則恍惚悶亂,常如眩冒,失精;其怒氣則不可當熱,病上盪心,短氣欲絕,不得息;其恚氣則積聚心下,不得食飲;其喜氣則不可疾行久立;其憂氣則不可苦作,臥不安席;其怒氣則怒、忘,置物四旁,不復憶處,四肢手足跗腫,不得舉。亦治產生早起,中風餘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治下篩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酒送下,1日3次。不知,稍增以知,至10丸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心方》卷十引《小品方》。

《千金》卷十七: 七氣丸

配方組成

烏頭7分,大黃7分,紫菀3分,半夏3分,前胡3分,細辛3分,丹參3分,茯苓3分,芎3分,桃仁3分,菖蒲3分,石膏3分,吳茱萸3分,桂心3分,桔梗3分,人參1兩,甘草1兩,防葵1兩,乾薑半兩,蜀椒半兩(一方去半夏,加甘遂3分)。

功效主治

七氣積聚,堅大如杯,若盤在心下,腹中疾痛,飲食不能,時來時去,每發欲死,如有禍祟。寒氣,即嘔逆噁心;熱氣,即說物不竟而迫;怒氣,即上氣不可忍,熱痛上搶心,短氣欲死,不得息;恚氣,即積聚在心下,不得飲食;喜氣,即不可疾行,不能久立;憂氣,即不可閒作,暮臥不安;愁氣,即喜忘不識人語,置物四方,還取不得去處,若聞急,即四肢胕腫,手足筋攣,捉不能舉。男子卒得,飲食不時所致;婦人即產後中風諸疾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酒送下,1日3次。加至10丸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》卷十七。

《千金翼》卷五: 七氣丸

配方組成

葶藶子(熬)1兩,半夏(洗)1兩,大黃1兩半,玄參1兩半,人參1兩半,苦參1兩半,麥門冬(去心)1兩半,黃芩1兩半,乾薑1兩半,芎1兩半,遠志(去心)1兩半,消石1兩,瞿麥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勞氣、食氣、胸滿氣、吐逆大下氣,其病短氣,胸脅滿氣結痛,小便赤黃,頭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6丸,以酒送下,1日1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千金翼》卷五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三九: 七氣丸

配方組成

大黃(酒洗)、菖蒲、人參、肉桂、柴胡、乾薑、細辛、當歸、半夏、川椒(去目炒)、茱萸、厚朴、附子(炮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病人素有久寒,而致心下兩脅結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以酒或飲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三九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