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連翹飲

《麻症整合》卷四: 大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連翹、黃芩、瓜蔞、力子、防風、蟬蛻、甘草、梔炭、赤芍、木通、荊芥、楂粉。

功效主治

胎熱,遍體赤色,大小便不利,丹毒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麻症整合》卷四。

《傷寒圖歌活人指掌》卷五: 大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連翹1兩,瞿麥1兩,滑石1兩,車前子1兩,牛蒡子1兩,赤芍1兩,山梔子半兩,木通半兩,當歸半兩,防風半兩,黃芩1兩半,柴胡2兩,甘草1兩半,荊芥穗1兩半,蟬蛻2錢半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傷寒,傷風發熱,時行發熱,痰盛壅,風熱丹毒,瘡疹,項上生核,腮赤,癰癤,一切發熱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加燈心、薄荷、麥門冬,水煎,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傷寒圖歌活人指掌》卷五。

《回春》卷七: 大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連翹4分,瞿麥4分,滑石4分,車前子4分,牛蒡子4分,赤芍4分,梔子4分,木通4分,當歸4分,防風4分,柴胡1錢2分,黃芩1錢2分,荊芥1錢2分,蟬蛻5分,甘草1錢6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傷風感冒,發熱痰壅,風熱丹毒腫痛,頸項有核,腮赤癰癤,眼目赤腫,口舌生瘡,咽喉疼痛,小便淋瀝,胎毒,痘疹餘毒,一切熱毒;三焦積熱,二便不利,重舌、木舌,咽痛瘡瘍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加竹葉10個,燈心10莖,水煎,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回春》卷七。

《慈幼心傳》捲上: 大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連翹、當歸尾、赤芍、木通、甘草、防風、荊芥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胎熱、囟腫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慈幼心傳》捲上。

《活幼心法》卷九: 大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連翹8分,牛蒡8分,柴胡8分,當歸8分,赤芍8分,防風8分,木通5分,車前子5分,荊芥5分,黃芩(酒炒)5分,山梔(酒炒)5分,滑石5分,甘草5分,蟬蛻5分。

功效主治

痘癥結痂後,餘毒猶盛,壯熱煩渴,胸腹、手足、頭面俱熱,大便秘澀,小便赤澀者;又鬱熱不散,赤腫而成癰者;又痘瘡原多潰爛,收結後,仍作熱作膿者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1片,同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活幼心法》卷九。

《外科正宗》卷四: 大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連翹5分,瞿麥5分,滑石5分,車前子5分,牛蒡子5分,赤芍5分,山梔5分,木通5分,當歸5分,防風5分,黃芩5分,柴胡5分,甘草5分,荊芥5分,蟬蛻5分,石膏5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丹毒發熱。痰涎壅盛,一切諸瘡痧疹。頸項生核;或傷風傷寒,時行發熱等證。

使用方法

水2鍾,加燈心20根。煎8分,母子同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

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二: 大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連翹、防風、牛子、荊芥、當歸、川芎、柴胡、梔子、蟬蛻、赤芍、木通、車前、滑石、甘草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痘後餘毒,發熱赤腫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種痘新書》卷十二。

《太佔瘖科要略》捲上: 大連翹飲

配方組成

連翹、粘子、桔梗、知母、花粉、甘草、生地、玄參、山楂、丹皮。

功效主治

麻疹餘毒未盡透,熱退3-5日後又復發熱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太佔瘖科要略》捲上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