蕓薹子1分,川大黃半兩(銼碎,微炒),沒藥1分,蒲黃1分,水蛭7個(炒令微黃),膩粉1分,生地黃汁4合,生薑汁1合,酒2合。
壓榨傷損筋骨,或墜墮內損,瘀血攻令心腹脹滿悶亂,下惡血。
上藥除汁藥外,為細散,研入膩粉令勻。
先將地黃、生薑等汁及酒同煎2-3沸,調散藥2錢,空心服之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七。
蕓薹子1兩,天南星1兩,草烏頭(並生用)1兩。
風毒走注,疼痛如虎齧。
上為散。
每用5錢匕,量入生面,以釅醋、生薑汁、生油各少許,調成膏,攤紙上,厚1分,貼痛處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。
蕓薹子2兩,白芥子2兩,陳皮(去白)1兩。
諸寒痺,骨節痠痛。
上為細末。
釅醋調成膏,敷貼患處數次,覺熱便去其藥,疼痛即止。
《永樂大典》卷一三八七七引《風科集驗》。
蕓薹(微炒)1兩,當歸(銼,微炒)1兩。
產後血氣衝心痛。
上為細散。
每服1錢,以熱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五一。
蕓薹子3兩,桑葉1兩,龍葵1兩,牛李子半兩。
毒腫不消,時有疼痛。
上為末。
以漿水調,塗腫處,幹即易之。
《聖惠》卷六十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