杏仁2兩(去皮尖,研),豬肺1具(去管,和研,令爛如糊)。
用瓦瓶煮粥令熟,卻將瓷碗放火上炙令熱,以豬肺糊在碗內,便瀉粥蓋之,更以熱湯抵令熱後服之。
《壽親養老》卷四。
杏仁1兩(去皮尖)。
氣喘促,浮腫,小便澀;五痔下血不止。
熬研,和米煮粥極熟。每空心吃2合。
方出《證類本草》卷二十三引《食醫心鑑》,名見《醫方類聚》卷一八四。
杏仁21枚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研,以3合黃牛乳投,絞取汁),大棗7枚(去核),粳米2合,桑根白皮1兩(銼),生薑1分(切)。
肺氣虛羸,喘息促急,咳嗽。
以水3大盞,先煎桑根白皮、大棗、生薑等,取汁2盞,將米煮粥,候臨熟,入杏仁汁,更煮5-7沸,粥成,食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六。
杏仁1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細研後,入黃牛乳3合,攪和,濾取汁),大棗(去核)7枚,桑根白皮(銼)1兩,人參1兩,生薑(切片)半兩,粳米(淨洗)3合。
傷寒吐下發汗後,虛羸,喘急咳嗽,不思飲食。
先用水3升,煎人參、大棗、生薑、桑白皮至2升,去滓澄清,下米煮粥,欲熟即下杏仁汁,攪令勻,空心任意食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八八。
杏仁半兩(湯浸,去皮尖雙仁,水研取汁),生地黃3兩(研取汁),生薑1分(研取汁),蜜半匙,粳米3合,酥半兩。
骨蒸煩熱,咳嗽。
先將米煮作粥,次入杏仁等汁及蜜,更煮令熟,食之,不拘時候。
《聖惠》卷九十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