柴胡丸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三: 柴胡丸

配方組成

柴胡(去苗)1兩半,胡黃連1兩半,龍膽1兩半,桃膠(幹者)1兩半,升麻1兩半,茯神(去木)1兩半,黃芩(去黑心)1兩半,地骨皮1兩半,生乾地黃(焙)1兩半,芍藥1兩半,大黃(銼,焙)1兩半,知母(銼,焙)1兩半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半,甘草(炙,銼)1兩半,龍齒1兩半,犀角(鎊)1兩半,玄參1兩半,山梔子(去皮)1兩半,桔梗(炒)1兩半,丹砂2兩(別研入藥)。

功效主治

骨蒸熱勞,心煩悶,手足背膊痠疼,四肢沉重,食不作肌膚,日漸黃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以熟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: 柴胡丸

配方組成

柴胡1兩(去苗),鱉甲1兩(塗醋炙令黃,去裙襴),麥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葳蕤3分,枳殼1兩(麩炒微黃,去瓤),人參1兩(去蘆頭),天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地骨皮3分,川大黃1兩(銼碎,微炒),黃連1兩(去須),知母1兩,羚羊角屑1兩,大麻仁1兩半(銼如膏),生乾地黃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熱勞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入大麻仁膏,研勻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莧萊、鯉魚、豬肉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以溫水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四: 柴胡丸

配方組成

柴胡半兩(去苗),赤茯苓1分,人參1分(去蘆頭),木香1分,桂心1分,川大黃半兩(銼碎,微炒),枳殼1分(麩炒微黃,去瓤)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,鱉甲半兩(塗醋炙微黃,去裙襴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寒熱結實,或熱攻衝心肺,氣急,晝夜有汗,日漸消瘦,不吃乳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麻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用溫水送下,2日2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四。

《聖惠》卷十六: 柴胡丸

配方組成

柴胡(去苗)1兩,桔梗(去蘆頭)1兩,子芩1兩,赤芍藥1兩,黃耆(銼)1兩,枳殼(麩炒微黃,去瓤)1兩,鱉甲(塗醋炙微黃,去裙襴)1兩,人參(去蘆頭)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時氣餘熱不退,煩躁發渴,四肢無力,不能食飲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以溫水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: 柴胡丸

配方組成

柴胡(去苗土)1兩半,枳殼(麩炒,去瓤)1兩半,白朮3分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丹參(去根,炙)2兩,黃耆(銼)2兩。

功效主治

大腸虛,腹痛不能久立,或腹中虛鳴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腹以粥送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七: 柴胡丸

配方組成

柴胡(去苗)1兩,紫菀(去土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分,雄黃(研)1分,人參1分,黃芩(去黑心)1分,牛膝(生)半兩,丹砂(研)半兩,馬兜鈴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熱勞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燒綿灰,溫酒送下,不拘時候,每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七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八: 柴胡丸

配方組成

柴胡(去苗)1兩,鱉甲(醋多,去裙襴)2兩,厚朴(去粗皮,生薑汁炙,焙)1兩,山梔子仁1兩,常山1兩,知母(切,焙)1兩,秦艽(去苗土)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白朮1兩,檳榔(銼)1兩,桔梗(炒)1兩,芍藥1兩,枳殼(去瓤,麩炒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貝母(去心)1兩,人參1兩,熟乾地黃(焙)1兩,前胡(去蘆頭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紫菀(去苗土)1兩,麻黃(去根節)1兩,黃耆(細銼)1兩,陳橘皮(去白,麩炒)1兩,桂(去粗皮)1兩,京三稜(炮,銼)3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寒熱,羸瘦食減,肢體睏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以溫酒送下,空心日午、夜臥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: 柴胡丸

配方組成

柴胡(去苗)1兩,貝母(去心)半兩,知母(焙)半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半兩,芎藭半兩,款冬花半兩,黃耆(銼)1兩半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吐血,胸膈煩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以童便5盞,入藥在內,慢火熬,柳枝攪成煎,放冷,候可丸即丸,如小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以人參湯化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○: 柴胡丸

配方組成

柴胡(去苗)1兩,黃連(去須)1兩,知母(焙)1兩,赤芍藥1兩,龍膽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地骨皮1兩,麥門冬(去心,焙)1兩,茯神(去木)1兩,甘草(炙)1兩,檳榔(銼)3分。

功效主治

婦人血風勞氣,頭目昏眩,胸背拘急,四肢痠痛,心躁煩熱,氣滿腹脹,腰膝無力,經候不調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以溫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五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