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連1兩(去須)。
小兒燕口,及口內生瘡。滯痢多時,羸瘦體弱不堪,疾勢困重。
上為末。
用蜜調,蒸一炊久,旋與兒吃。
方出《聖惠》卷九十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六五。
黃連、草烏、白姜各等分。
口瘡。
上為末。
先用井花水洗去白膜,幹摻。
《普濟方》卷三六五。
甘草2錢,澤瀉5錢,黃連5錢,草決明1錢。
眼赤疼痛。
上為末。
每服2錢,燈心湯調下。
《玉案》卷三。
犀角5分,川連1分,大黃2錢,山梔1錢,黃芩1錢,連翹1錢,薄荷葉5分,甘草5分。
重舌,木舌。
加燈心為引,水煎服。外以樸消散調敷。
《幼科金針》卷下。
龍腦1錢5分,牛黃1錢5分,硃砂1錢5分,大黃(生)1兩。
小兒麻疹,心經邪熱,狂言妄語,心神不安。
上藥各為末,和勻再研。
每服3錢,涼生薑湯、蜜水送下。
《麻科彙編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