菟絲子(酒煮,搗爛)3兩,柏子仁(炒)3兩,枸杞3兩,山藥3兩,白茯苓2兩,防風1兩,梔子(炒)1兩,五味子1兩,車前子1兩(炒),細辛5錢,甘草5錢,蕤仁3錢,川芎1兩。
肝虛目暗,漸漸昏(??),時見黑花,視一如二。
上為細末,用熟地3兩,兔肝1具,搗膏入藥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忌蘿蔔、蒜、椒、姜、魚腥、犬羊,煎炒、油麵、生冷之物。
每服2錢,燈草煎湯送下。
《異授眼科》。
蒼朮(米泔水制)、熟地黃(焙乾)、蟬退、車前子、川芎、當歸身、連翹、夜明砂、羌活、龍膽草(酒洗)、菊花各等分。
瑪瑙內障。
上為細末,米泔水煮豬肝,搗爛,入末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50丸,薄荷湯送下。
《審視瑤函》卷三。
澤瀉1兩半,菖蒲1兩半,人參2兩,茯苓2兩,幹山藥2兩,遠志2兩,防風2兩,知母2兩,乾地黃2兩。
飛塵眯目,外障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0丸,空心茶送下。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卷五。
海螵蛸4錢,杞子4兩,人歸身1兩,杜仲4兩,香附2兩(醋炒)。
水泛為丸。
口服。
《慎齋遺書》卷五。
人參3錢,白茯1錢,熟地1錢,山藥1錢,遠志1錢,知母1錢,澤瀉1錢,防風1錢,楮實子(酒洗)1兩,菟絲子(酒煮)1兩,蒺藜(炒,去刺)1兩,當歸(酒洗)1兩,石菖蒲8錢,夏枯草8錢,石斛草8錢,覆盆子(酒洗)7錢,蔓荊子7錢,龍膽草7錢,細辛7錢,川芎7錢。
飛塵入眼傷,物粘處有血積成塊,或肉生疙瘩者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丸,空心白湯送下;或酒送下。
《眼科全書》卷五。
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防風、羌活各等分。
風虛眩運,風秘便難;幹脅痛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。
口服。
《癍論萃英》。
杏仁1兩,茺蔚子1兩,青葙子1兩,枸杞子1兩,五味子1兩,茯苓1兩(去皮),乾地黃3兩,菟絲子2兩,決明子1兩,山芋1兩半,車前子1兩半,地骨皮(焙)1兩半,柏子仁1兩半,大黃1兩半,細辛(去苗葉)1兩半,甘草(炙,銼)1兩半,人參1兩半,黃芩(去黑心)1兩半,黃連(去須)1兩半,防風(去叉)1兩半。
眼昏暗,將變成內障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加至30丸,食後米飲送下,臨臥再服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一二。
青葙子1兩,桂心1兩,葶藶子1兩,杏仁1兩,細辛1兩,茺蔚子1兩,枸杞子1兩,五味子1兩,茯苓1兩6銖,黃芩1兩6銖,防風1兩6銖,地膚子1兩6銖,澤瀉1兩6銖,決明子1兩6銖,麥門冬1兩6銖,蕤仁1兩6銖,車前子2兩,菟絲子2兩,乾地黃2兩,兔肝1具。
眼暗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丸,飲送下,1日2次。加至30丸。
《千金》卷六。
芎1兩,藁本1兩,五味子1兩,細辛1兩,羌活1兩半,知母1兩半,茺蔚子2兩。
小兒瞼中生贅外障,赤澀淚出。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10丸,空心茶送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三引《龍木論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