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棗7個。
脾痛。
每棗納胡椒3粒,核桃肉1片,用溼紙包火煨,候香,即去紙與棗皮。以麝香湯嚼下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十引《衛生家寶》。
肉豆蔻仁2兩,硫黃(研)2兩,乾薑(生用)2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2兩,龍骨2兩。
脾胃虛寒,洞洩不止,四肢逆冷,心腹(疒丂)痛。
上為細末,用麵糊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食前艾湯送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四。
乾薑1兩,半夏(湯洗7遍)1兩,白朮2兩,細辛(去苗)半兩,胡椒半兩。
脾咳。咳則右脅下痛引肩背,甚則不可以動,動則咳劇,口中如含霜雪,中脘隱冷,惡寒,脈緊弱。
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30丸,食前米飲送下。
《全生指迷方》卷四。
山藥2兩,乾薑(炮)1兩,甘草(炒)1兩。
心腹疼痛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小彈子大。
每服1丸,食前白湯化服。
《醫方類聚》卷一五三引《施圓端效方》。
人參(切去頂,焙)2兩,甘草(銼,焙)2兩,白朮2兩。
小兒胃寒瀉白,腹痛腸鳴,吐酸水,不思食;及霍亂吐瀉。中氣虛熱,口舌生瘡,不喜飲冷,肢體倦怠,飲食少思。
上為末,薑汁面和丸,如綠豆大。
每服10-20丸,米飲送下,不拘時候。
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卷下。
硫黃(用柳木細研,飛過,生用)。
產後大便不通,7-8月以上者。
上用水浸炊餅和丸,如梧桐子大。
每服20-30丸,用木香少許煎湯吞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六五。
白朮4兩,香附(童便浸)4兩,針砂(醋浸,炒紅)4兩,山楂肉8兩,神曲8兩,苦參1兩,川芎半兩(春用夏去),吳茱萸半兩(湯浸,冬用春去),蒼朮(米泔浸1宿)2兩5錢。
食積肚痛。
上為末,醋調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《醫學綱目》卷二十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