祛毒散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三: 祛毒散

配方組成

蒼朮4兩(米泔浸1宿),甘草(炙)1兩,黃芩1兩,赤芍藥1兩,赤茯苓半兩(去皮),麻黃(去根節)半兩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,水1盞半,加生薑5片,黑豆30粒,同煎至1盞,熱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三。

《外科醫鏡》: 祛毒散

配方組成

白芷5錢,麥冬1兩(去心)。

功效主治

毒蛇咬傷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滓敷傷處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醫鏡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八引《應驗方》: 祛毒散

配方組成

貝母半兩,白芷半兩,赤小豆40粒,蒼耳葉49葉。

功效主治

腫毒便毒,一切惡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用蜜水調敷腫處;無蜜,新井水調,如干,再調溼,頻換,1日3-5次,即愈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八引《應驗方》。

《洞天奧旨》卷十三: 祛毒散

配方組成

白芷1兩,生甘草5錢,夏枯草2兩,蒲公英1兩,紫花地丁1兩,白礬3錢。

功效主治

蛇咬瘡毒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洞天奧旨》卷十三。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五引張煥方: 祛毒散

配方組成

川升麻2兩,漏蘆2兩,川芒消2兩,黃芩1兩,梔子仁1兩。

功效主治

丹黑色,癢痛腫起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用2匙頭,以水3盞,煎至2盞,去滓,微熱以軟帛旋蘸溻瘡上。以消為度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幼幼新書》卷三十五引張煥方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一: 祛毒散

配方組成

射干1兩,山梔子1兩,當歸1兩,防己1兩,龍膽1兩,黃芩1兩,芎1兩,黃連1兩,石決明1兩。

功效主治

赤眼,及目睛腫痛,不得眠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溫酒調下;茶調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七十一。

《杏苑》卷六: 祛毒散

配方組成

白芷1兩,五倍子1兩,花椒5錢,黃丹5錢,枯礬2錢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頭瘡胎毒等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幹則香油調搽,溼則幹摻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杏苑》卷六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三: 祛毒散

配方組成

射干1兩,山梔子(去皮)1兩,當歸(去苗,切)1兩,防己1兩,龍膽1兩,黃芩(去黑心)1兩,芎1兩,黃連(去須)1兩,石決明1兩。

功效主治

赤眼,及目睛腫痛,不得眠睡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食後溫酒調下;茶調亦得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一○三。
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四: 祛毒散

配方組成

豬芩、澤瀉、白朮、赤茯苓、官桂、防風、羌活、牛蒡幹(炒)、黃連、柴胡、甘草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痘瘡作毒,發痛疽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加生薑、燈草、薄荷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古今醫鑑》卷十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