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椒5分(炒去汗),安吉烏梅1錢(去核),川黃連2錢,人參3錢,枳實1錢5分,生淡乾薑1錢5分。
肝氣犯胃,飢不欲食。
上為末。
每服3錢,水1鍾,煎8分,溫服。
《古方選注》卷中。
蘇木(酒洗)2錢,紅花1錢,丁香5分,延胡索1錢2分,川鬱金(酒洗)8分,桂心5分,沉香5分,大黃(酒制)2錢。
產後敗血上衝入胃而發噦,或一刻2-3聲,或連發不已。
《陳素庵婦科補解》卷五。
黃連(淨)半錢,五味子半錢(去子),烏梅半錢(去核),生甘草半錢,熟甘草3分,升麻梢2分。
飲食汗出日久,心中虛風虛邪,令人半身不遂,見偏風痿痺之證;胃虛熱熾,自汗脈數。
忌溼面、酒、五辛、大料物之類。
分作2服,每服水2盞,煎至1盞,食遠去滓溫服。
《脾胃論》卷下。
人參5分,白朮3分,茯苓8分(去皮),山藥8分(炒),當歸8分,陳皮8分,半夏8分(薑汁炒),蓮肉8分,甘草3分。
翻胃。
上銼1劑。
加生薑3片,大棗1枚,烏梅1個,水煎溫服。
《回春》卷三。
五味子、生甘草、炙甘草、烏梅、黑棗。
胃熱,食後復助其火,汗出如雨。
水煎服。
《便覽》卷三。
良姜1兩半,木香1兩半,草果1兩半,陳皮1兩半,人參1兩半,茯苓1兩半,白朮1兩半,胡椒1兩半,丁香1兩半,甘草(炙)1兩半。
脾敗,胃氣先逆,飲食過傷,憂思蓄怒,宿食痼病,積聚冷痰,動擾脾土,不能消磨穀食,致成食罷即吐,或朝食暮吐,暮食朝吐,所吐酸水臭穢,或止黃水。
每服5錢,水1鍾半,入鹽少許,煎7分,食遠溫服。
《醫學啟蒙》卷四。
人參、白朮、川芎、白芷、當歸、茯苓,陳米1撮。
產後溼多,洩瀉如豆汁。
《女科萬金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