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黃(去節)、幹葛、細辛、厚朴(姜制,炒)、茯苓、防己、枳殼(麩炒,去瓤)、桂心、羌活、防風(去叉)、柴胡、黃芩、小草(即遠志苗)、白姜(炮)、半夏(湯洗去滑)、甘草、麥門冬(去心)各等分。
風寒暑溼流注足三陽經,手足拘攣疼痛,行步艱難,憎寒發熱,自汗惡風,頭眩腰重,關節掣痛;或卒中昏塞,大小便秘澀;或腹痛,嘔吐下利,惡聞食臭,髀腿頑痺,緩縱不隨,熱悶驚悸,心煩氣上,臍下冷痺,喘滿肩息。
上銼散。
每服4大錢,水1盞半,加生薑3片,大棗1個,煎7分,去滓,空腹服。
《三因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