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膝(酒浸,切,焙)1兩,地龍(去土,炒)1兩,海桐皮(銼細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當歸(切,焙)1兩,白芷1兩,芎1兩,白附子(炮)1兩,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巴戟天(去心)1兩。
腎臟風下注,多生熱瘡,或頭目虛腫,日漸瘦劣。
上為散。
每服1錢匕,用豶豬腎批開入藥末,更入鹽椒少許煨熟,空心細嚼,用酒嚥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五十二。
夜明砂(淘淨)1兩,真蛤粉5錢。
小兒痘後真元不足,目不能遠視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用公豬肝1大片,將肝批開,搽藥在內,米泔水煮熟,任意食之,以原汁湯嚼下。每日早、晚服,過7日再服。
《審視瑤函》卷四。
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附子、木香、肉豆蔻、生薑、大棗。
瀉利久,脾胃虛,肢冷,脈沉微。
水煎服。
《痘疹傳心錄》卷十七。
人參1兩,白朮1兩,白茯苓1兩,黃耆(蜜炙)1兩,苦葶藶1兩,山藥1兩,木香半兩,附子1個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2錢,以水1盞,加生薑、大棗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《雞峰》卷十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