狐陰1只(炙),蒺藜(炒)、地膚皮、昆布、枳殼(炒)、槐子(炒)1分。
孩子陰囊或如疝腫脹。
上為末。
1-2歲,每服1錢,空心米飲送下。
《顱囟經》卷下。
木香6分,白檀香3分。
小兒天行,壯熱頭痛。
上為末。
清水和服。仍溫水調塗囟頂上取愈。
方出《本草綱目》卷十四引《聖惠》,名見《普濟方》卷三六九。
青木香3兩,滑石3兩,龍骨3兩,胡粉1兩,米粉1斤。
瘭疽著手中、肩背,累累如米起色白,刮之汁出,愈後復發。
上為末。
以粉病上,每日3次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八七。
青木香2兩,紫葛2兩,紫檀2兩,樸消2兩,赤小豆2合,蜀升麻(銼)1兩,白蘞1兩,生礬石1兩。
一切熱毒腫痛,並癰腫,乳癰。
上藥治下篩。
以水和如稀麵糊,又以榆皮汁和之亦妙。以布剪可腫大小,仍每片剪2-3個小孔子,塗藥貼腫上,幹即易之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七八。
青木香2兩,附子1兩,白灰1兩,礬石半兩。
腋臭。
上為散。
粉之。
《醫心方》卷四引《範汪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