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味涼膈散

《痘科類編釋意》卷四: 加味涼膈散

配方組成

連翹5分,片芩5分,山梔仁(炒)5分,枳實(炒)5分,前胡5分,大黃(酒炒)1錢,薄荷2分,甘草2分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急驚風。

使用方法

水1鍾,煎5分,3歲以下者,分2-3次服。服之微利1-2次,痰熱自退,若已通利,不必盡劑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痘科類編釋意》卷四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一○三: 加味涼膈散

配方組成

大黃(酒炒)2錢,黃芩(酒浸)2錢,防風2錢,荊芥2錢,羌活2錢,朴硝2錢,甘草2錢,連翹4錢,梔子仁1錢,薄荷1錢。

功效主治

風熱壅盛,耳腫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加竹葉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一○三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九十一: 加味涼膈散

配方組成

大黃3兩,樸消3兩,甘草3兩,連翹4兩,滑石4兩,梔子仁1兩,黃芩1兩,薄荷1兩,茯苓1兩。

功效主治

淋閉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兩,加竹葉、蜜少許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九十一。

《濟陽綱目》卷二十三: 加味涼膈散

配方組成

大黃2兩,樸消2兩,甘草2兩,連翹4兩,梔子仁1兩,黃芩1兩,薄荷1兩,柴胡1兩,檳榔1兩。

功效主治

瘴瘧,迷悶狂妄,啞不能言。

炮製方法

上銼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濟陽綱目》卷二十三。

《葉氏女科》卷二: 加味涼膈散

配方組成

黃芩1錢,連翹(去心)1錢5分,山梔仁(炒)8分,薄荷8分,桔梗8分,竹葉10片,牛蒡子1錢,甘草5分。

功效主治

妊娠口痛,口舌無瘡,及咽喉腫痛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葉氏女科》卷二。

《醫林繩墨大全》卷八: 加味涼膈散

配方組成

黃連、荊芥、石膏、山梔、連翹、黃芩、防風、枳殼、當歸、生地、甘草、桔梗各等分,薄荷、白芷。

功效主治

實火蘊熱積毒,二便閉塞,風痰上壅,將發喉痺,胸膈不利,脈弦而數。

使用方法

細茶為引,水煎服;或為細末,調服亦可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林繩墨大全》卷八。

《寒溫條辨》卷四: 加味涼膈散

配方組成

白殭蠶(酒炒)3錢,蟬退(全)12枚,廣薑黃7分,黃連2錢,黃芩2錢,梔子2錢,連翹(去心)3錢,薄荷3錢,大黃3錢,芒消3錢,甘草1錢,竹葉30片。

功效主治

大頭、瓜瓤等溫病危在旦夕。溫證羊毛,火鬱於上,壯熱面赤,唇燥舌乾,煩燥譫言,胸悶氣滯,脈象數實。

使用方法

水煎去滓,衝芒消,入蜜、酒冷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寒溫條辨》卷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