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參、當歸、麥冬、生地、白芍、竹葉、粳米。
產後煩渴,因去血津虛,或食酸鹼不宜之物。
加大棗,水煎服。
《女科指掌》卷五。
人參1兩,當歸1兩,麥門冬1兩,桂心1兩,乾地黃1兩,大棗20個,粳米1升,淡竹葉3升,芍藥4兩。
產後煩悶不安。產後去血過多,血虛則陰虛,陰虛生內熱,內熱曰煩,其證心胸煩滿,呼吸短氣,頭痛悶亂,骨節疼痛,晡時輒甚,與大病後虛煩相類。
上(口父)咀,以水1鬥2升,先煮竹葉及米,取8升;去滓納藥,煮取3升,去滓,分3服。若煩悶不安者,當取豉1升,以水3升,煮取1升,盡服之。甚良。
《千金》卷三。
人參2錢,當歸2錢,熟地2錢,麥冬2錢,白芍2錢,五味3分,桂枝1錢。
產後血虛,心煩短氣。
上銼。
水煎服。
《金鑑》卷四十八。
人參2錢,當歸2錢,麥冬2錢,熟地2錢,肉桂4錢,白芍1錢,生地8分,竹葉10片。
產後拘攣痛,屬虛或有熱者。
水煎服。
《嵩崖尊生》卷十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