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礬(取青梅圓大而脆者,用刀切下圓蓋,去核,將明礬末捺實在內,仍以蓋覆上,竹釘簽好,過1宿,用炭火煅之,去梅灰,只用其礬,白如膩粉,味極平酸)1兩,薄荷(用青魚膽汁收之,去筋梗)1兩,殭蠶(洗淨折斷,無筋連者,去頭足,瓦上炙脆)4錢,冰片(另研)4錢,孩兒茶2兩,牛黃1錢,血竭3錢,珍珠3錢,琥珀3錢,生甘草5錢。
纏喉風,塞喉風一切急症及口喉諸病。
上為極細末,瓷瓶收貯。
《良方匯錄》卷下。
薄荷末1兩,生甘草5錢,孩兒茶2兩,滴乳石4錢,真琥珀3錢,雪梅丹1兩,上冰片4錢,真血竭3錢,明珍珠3錢,犀牛黃1錢。
一切口舌白腐或腫痛,及喉蛾、癰、痺,喉內腐潰等。
上為極細末。
吹患處。
《喉科家訓》卷一。
甲片7片,蜈蚣3條,乳香2錢,沒藥2錢,全蠍9只,殭蠶3錢,角刺5分,雄黃1錢,麝香1分,木鱉(油煠)1兩。
無名腫毒,發背癰疽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3分,陳酒送下。
《串雅補》卷一。
硃砂3g,冰片3g,煅壁虎(微火煅)3g,硼砂1.5g,川黃連2.1g(切碎,曬乾,勿見火),鳳凰衣(微火焙)1g,熊膽1g,麝香0.3g,青黛4.5g。
白喉,喉痧(猩紅熱),喉炎,喉痺,乳娥。
上藥各為細末,再加入熊膽、麝香、冰片研至無聲,密貯固封。
用時吹喉,每日3至5次。
《古今名方》引《喉科秘傳十二方》。
龍骨8分,象皮7分,琥珀6分,血竭5分,黃丹5分,冰片4分,珍珠2分(豆腐煮),牛黃2分,乳香1錢3分,沒藥1錢3分。
痔漏。
上為細末,收貯聽用。
《種福堂方》卷二。
牛黃5錢,珍珠(豆腐煮)5錢,冰片2錢,麝香2錢,硃砂2兩,琥珀2兩,炙乳香2兩,炙沒藥2兩,雄黃2兩,煅鐘乳石3兩。
梅毒筋骨疼痛,口鼻腐爛,經久不愈。
上為細末,過羅,白麵3兩打糊為小丸。
每服2錢,溫開水送下。
《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》。
花龍骨1兩,童便浸石膏2兩,血竭5錢,制爐甘石1兩,龍眼核(煅)5錢,水龍骨(煅)5錢,炙乳香3錢,炙沒藥3錢,雞內金(炙)3錢,人中白(煅)3錢,大梅片1錢。
癰疽瘡瘍,久不收口。
上為細末,瓷瓶盛之。
《外科傳薪集》。
西牛黃3分,大貝母(去心)3分,馬勃3分,珍珠(入豆腐內煮、去油、另研)6分,冰片半分(潰爛者不宜多用),人指甲(陰陽瓦上炙焦。如一時難覓,即用煅龍骨)4分,硼砂4分,青魚膽(大者佳,陰乾收用,如無青魚膽,即用幹青果蘭3枚煅成炭代用)5分,煅人中白5分,血琥珀(另研)5分。
一切已潰未潰腫痛色豔之爛喉痧證,並痘毒攻喉及疹痘後牙疳,楊梅毒結咽喉。
上為細末。
吹患處。
《疫喉淺論》卷下。
梅礬(取大青梅切下圓蓋,去核,將礬研細入梅,複用圓蓋以竹釘釘好,炭火煅之,去梅取礬,輕白如膩粉,味極平酸,收貯聽用)1兩,薄荷1兩,兒茶1兩,甘草5錢,乳石3錢,血竭2錢,珍珠2錢,琥珀2錢,冰片3分。
一切喉口症。
《類證治裁》卷六。
硃砂、輕粉、蘆薈、青黛、京墨、寒食麵、腦、麝各等分,使君子加倍(煨),金箔10片(為衣)。
睡驚。
上為末,以寒食麵煮糊為丸,如虎睛丸大。
臨臥薄荷湯送下。
《幼幼新書》卷十引《劉氏家傳》。
海蚌21個,硃砂2錢,輕粉2錢,寒水石(煅)2錢,雄黃2錢,銅綠2錢,血竭1錢,蟾酥1錢,膽礬1錢,麝香5分。
癰疽腫瘍。
上為極細末,酒為丸,如梧桐子大,硃砂為衣。
大人服7丸,小兒服3丸,先嚼蔥白頭3根,吐男左女右手心,包藥吞之,黃酒送下,盡醉,被蓋出汗。外用萬靈丹點之。
《瘍醫大全》卷七引《濟生》。
琥珀5分,珍珠3分,乳香5分,沒藥5分,象皮5分,血竭5分,兒茶5分,龍骨1錢,辰砂5分,麝香1分。
上為極細末、密貯待用。
《瘍科心得集·家用膏丹丸散方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