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汁飲

《溫病條辨》卷一: 五汁飲

配方組成

梨汁、荸薺汁、鮮葦根汁、麥冬汁、藕汁(或用蔗漿)。

功效主治

太陰溫病,口渴,吐白沫粘滯不快者。癉瘧,陰氣先傷,陽氣獨發,但熱不寒,或微寒多熱,舌幹口渴。

使用方法

臨時斟酌多少,和勻涼服;不甚喜涼者,重湯燉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溫病條辨》卷一。

《溼溫時疫治療法》卷下: 五汁飲

配方組成

生蘿蔔汁2杯,生薑汁半酒杯,白蜜1酒杯,陳細茶汁1酒杯,生藕汁1酒杯。

功效主治

痢後積熱未盡。

使用方法

和勻,重湯燉溫飲之。無蘿蔔時,以萊菔子5錢,清水擂浸1時許,絞汁用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溼溫時疫治療法》卷下。

《金鑑》卷四十二: 五汁飲

配方組成

蘆錐、荸薺、甘蔗、竹瀝、薑汁。

功效主治

嘔吐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金鑑》卷四十二。

《證治匯補》卷五: 五汁飲

配方組成

蘆根汁、生薑汁、韭汁、沉香汁、竹瀝。

功效主治

噎膈。

使用方法

上和勻,重湯煮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證治匯補》卷五。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: 五汁飲

配方組成

竹瀝2瓢,梨汁2瓢,萊菔汁2瓢,鮮石菖蒲汁1小匙,薄荷油3滴。

功效主治

外感秋燥傷肺,爍津液而化粘痰,咳嗽痰吐質粘。

使用方法

重湯燉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重訂通俗傷寒論》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