應痛丸

《外科精義》卷下: 應痛丸

配方組成

蒼朮(去皮)1兩,當歸1兩,草烏頭(炮)1兩,黑牽牛1兩。

功效主治

走注疼痛,疑是附骨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醋糊為丸,如小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空心醋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外科精義》卷下。

《丹溪心法》卷三: 應痛丸

配方組成

赤芍藥半兩(煨,去皮),草烏半兩(煨,去皮尖)。

功效主治

腳氣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空心白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丹溪心法》卷三。

《袖珍》卷二引《瑞竹堂方》: 應痛丸

配方組成

好茶末4兩(揀),乳香2兩。

功效主治

心氣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用臘月兔血為丸,如雞頭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溫酷送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袖珍》卷二引《瑞竹堂方》。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: 應痛丸

配方組成

胡椒120粒,巴豆7枚(去殼),斑蝥21枚(去頭足翅)。

功效主治

疝氣痛甚者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煨蒜為丸,如綠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丸,食空或痛時溫酒或熟水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楊氏家藏方》卷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三: 應痛丸

配方組成

桂(去粗皮)、乾漆(炒煙出)、京三稜(大者,煨,銼)、當歸(切,炒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癖氣發歇,疼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5-20丸,燒紙灰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三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五: 應痛丸

配方組成

白朮、牛膝(酒浸、切焙)、當歸(切焙)、黃耆(銼)、芍藥、陳橘皮(湯浸去白、焙)、桂(去粗皮、生薑汁炙)、訶黎勒(煨、去核)、厚朴(去粗皮、生薑汁炙)、白茯苓(去黑皮)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冷氣連腰胯痛,食冷物即加劇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加至30丸,空心、食前溫酒送下,日3次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八十五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: 應痛丸

配方組成

五靈脂(黑色者,炒)1兩,草烏頭(去皮臍,生,銼)1兩,地龍(去土,炒)1兩,白芥子1兩,自然銅(煅,醋淬,研)1兩,乳香半兩(研),巴豆7粒(去皮心膜,醋煮黃色,研)。

功效主治

風毒內攻,走注疼痛不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酒糊為丸,如小豆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丸,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: 應痛丸

配方組成

烏頭(炮裂,去皮臍)半兩,草烏頭(銼,炒黑)半兩,楓香脂(研)半兩,赤小豆半兩,天南星(炮)半兩,威靈仙(去土)半兩,地龍(去土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身體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除研者外,上為細末,再同和勻,用醋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丸,冷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: 應痛丸

配方組成

韭子(炒)、芎各等分。

功效主治

陰疝撮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四。

《養老奉親》: 應痛丸

配方組成

乳香1兩,五靈脂1兩,沒藥1兩,川烏頭2兩(去皮臍)。

功效主治

一切心腹刺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0丸,熟水吞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養老奉親》。

《醫方大成》卷八引《經驗方》: 應痛丸

配方組成

生蒼朮1斤,破故紙1斤(半炒半生),舶上茴香12兩(炒),骨碎補1斤(去毛),穿山甲(去膜去皮,炒脹為度,柴灰亦可)、生草烏1斤(銼如麥大)。

功效主治

風邪入經,足三陰受溼,腳氣攣急。寒溼風損,手腳疼痛。

炮製方法

將草烏1斤,用生蔥2斤,連皮生薑2斤,擂爛,將草烏一處淹2宿,焙乾,連前藥一處焙為未,酒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注意事項

忌熱物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0丸,酒、湯任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醫方大成》卷八引《經驗方》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一八: 應痛丸

配方組成

甜瓜子2兩,幹木瓜2兩,川烏頭2兩,五靈脂2兩。

功效主治

寒溼氣,骨頭到處疼痛不止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0-40丸,熱酒送下,病在上食後服,病在下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一八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二: 應痛丸

配方組成

附子(炮裂,去皮臍)1兩,天麻1兩,虎骨(酥炙)1兩,天南星(炮)1兩,狗脊(去毛)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1兩,阿膠(炙燥)1兩,狼毒(醋炙,銼炒)1兩,白殭蠶(直者,微炒)1兩,海桐皮(銼)1兩,牡蠣(熬)1兩,天雄(炮裂,去皮臍)1兩,防風(去叉)1兩,吳茱萸(湯洗焙乾,炒)1兩,羌活(去蘆頭)1兩,獨活(去蘆頭)1兩。

功效主治

風冷一切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彈丸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空腹溫酒化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二。

《三因》卷十四: 應痛丸

配方組成

阿魏2兩(醋和,用蕎麥麵作餅,厚3指,裹阿魏,慢火煨熟),檳榔(大者)2個(刮作甕子,滿盛乳香,將刮下末用醫麥面拌作餅子,慢火煨熟),硇砂末1錢,赤芍藥末1兩。

功效主治

敗精惡物不去,結在陰囊成疝,疼痛不可忍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0-20丸,食前溫酒、鹽湯任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三因》卷十四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