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齡丹

《三因》卷十八: 延齡丹

配方組成

熟地黃半兩,川芎半兩,防風半兩,檳榔半兩,蕪荑(炒)半兩,蟬蛻(洗)半兩,柏子仁(別研)半兩,馬牙消(燒)半兩,人參半兩,黃耆半兩,白蘞半兩,川椒半兩,鯉魚鱗(燒)1兩,晚蠶砂(炒)1兩,當歸1兩,木香1兩,附子(炮,去皮臍)1兩,石膏(煅)1兩,澤蘭1兩,藁木1兩半,厚朴(姜制,炒)1兩半,甘草(炙)1兩半,白姜(炮)1兩半,紅花(炒)1分,吳茱萸(洗)1分。

功效主治

血瘕塊痛,血勞血虛,血崩,血氣痛,血風,血暈悶絕,胎死腹中,胞衣不下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丸,血瘕塊痛,綿灰酒送下;催生,溫酒細嚼下;血勞血虛,桔梗酒送下;血崩,棕櫚灰酒送下;血氣痛,炒白姜酒送下;血風,荊芥酒送下;血暈悶絕,胎死腹中,胞衣不下,並用生地黃汁、童便、酒各1盞,煎2服調下;常服,醋湯溫酒化下,並空心食前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三因》卷十八。

《御藥院方》卷六: 延齡丹

配方組成

牛膝(酒浸2宿)7錢半,蓯蓉(酒浸2宿)7錢半,金鈴子(去皮)7錢半,補骨脂7錢半(炒),川茴香(炒)7錢半,鹿茸(去毛)半兩,益智仁半兩,檀香半兩,晚蠶蛾(炒)半兩,沒藥(研)半兩,丁香半兩,青鹽半兩,川山甲半兩(炙),沉香1兩,香附子(炒)1兩,薑黃1兩,薯蕷1兩,木香1兩,巴戟(去心)1兩,甘草(炙)1兩,乳香(研)3兩,白朮3兩,青皮3兩,蒼朮3兩。

功效主治

脾腎不足,真氣傷憊,肢節睏倦,舉動乏力,怠惰嗜臥,面無潤澤,不思飲食,氣不宣暢,少腹裡急,臍下(??)痛,及奔豚、盲腸氣攻充臍腹,發歇無時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0丸,空心溫酒送下;或煎茴香湯送下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御藥院方》卷六。

《年氏集驗良方》卷二: 延齡丹

配方組成

烏龍(即黑犬骨也,自腦骨至尾1條,全用好醋浸1宿,煮醋幹,再用酥炙,為末,聽用),鹿茸(酥炙)8錢,巴戟(酒浸)1兩,沉香1兩,石蓮子(去殼心)1兩,遠志肉(炒)5錢,大茴香5錢,石燕子(雌雄各3對,燒紅投薑汁內7次),故紙(炒)5錢(以上為末聽用),何首烏(黑豆蒸9次)4兩,熟地(酒洗)1兩,床子(炒)2兩,芡實肉2兩,歸身(酒洗)1兩,川芎1兩,白芍(酒炒)2兩,生地1兩(酒洗),天冬1兩,麥冬1兩,馬藺花1兩,冬青子1兩,楮實子(酒洗)1兩,母丁香20個,枸杞子4兩,金櫻子1斤(去瓤核)。

功效主治

陽痿。

炮製方法

上藥除藥末外,共水1鬥,煎至1升,去滓,取起晾冷,和入藥內;又用黃雀49個,好酒煮爛,搗勻,同藥末、烏龍骨為丸,如梧桐子大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3錢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年氏集驗良方》卷二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