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南星25個(鮮者,切片),大半夏50個(切片,鮮者最佳),皂角4兩(去弦淨數),白礬4兩,鹽4兩,桔梗2兩,防風4兩,樸消4兩。
十八種喉痺。
揀7分熟大梅子100個,先將消、鹽水浸1周時,然後將各藥碾碎入水拌勻,方將梅子置於水中,其水過梅子三指為度,浸7日取出曬乾,又入水中,浸透曬乾,侔藥水幹為度,方將梅子入瓷器密封之,如霜衣起愈妙。
要用時,薄棉裹之,噙在口內,令津液徐徐嚥下,痰出即愈。
《攝生眾妙方》卷九。
青梅20枚(鹽12兩醃5日,取梅汁),明礬3兩,桔梗2兩,白芷2兩,防風2兩,豬牙皂角30條。
喉痺乳蛾;及中風痰厥,牙關不開,用此擦之。
上為細末,拌汁,和梅入瓶收之。
每用1枚,噙咽津液。
《本草綱目》卷二十九。
大青時梅20個,大梅片1錢,川雅連1錢,西瓜霜2錢,硼砂1錢半,水飛青黛1錢,細薄荷1錢半,苦甘草1錢,荊芥穗2錢,象貝(去心)4錢,制殭蠶4錢,淡黃芩(鹽水炒)1錢半,上雄精3錢,制半夏3錢。
咽喉風痰緊閉,不能言語,紅腫疼痛。
上藥各為細末,將大青梅去核,納以明礬,放瓦上煅至礬枯,去礬,將梅肉搗爛,和上藥末為丸,如龍眼核大,以瓷瓶收貯。
臨證用1丸,放舌上化下。
《外科傳薪集》。
冰片3分(別研),薄荷葉4兩,孩兒茶2兩,烏梅肉4兩,硼砂2錢,訶子10個(取肉),白沙糖半斤。
痰結咽喉,咯之不出,咽之不下。
上為末,用白沙糖化開為丸,如芡實大,外用葛粉為衣,不用亦可。
噙化。
《觀聚方》卷七引《醫經會解方》。
幹葛5錢,蘇葉1錢5分,白豆蔻1錢,甘草1錢,薄荷2錢,藿香1錢5分,桔梗1錢,人參2錢,烏梅肉(炙幹)1錢,白硼砂1錢,麥冬3錢,花粉3錢,廣橘紅1錢。
停痰積熱,使肺胃之氣不和而煩渴,噁心乾嘔,及酒毒鬱於三脘而作嘔噦,既久而脾胃不醒,飲食不思,及霍亂吐瀉之症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龍眼核大。
不拘時候噙化。
《活人方》卷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