茵陳1錢,茯苓5分,山梔3錢,蒼朮(炒)3錢,白朮(炒)3錢,黃芩(生)6分,黃連2分,枳實(炒)2分,豬苓(去皮)2分,澤瀉2分,陳皮2分,防己2分,青皮2分。
谷疸,趺陽脈緊,食谷即眩,風寒相搏,谷氣不清,胃中苦濁,濁氣不流,小便不通,身體盡黃。
上(口父)咀,作1服。長流水煎,食前溫服,2服可愈。
《醫學綱目》卷二十一。
茵陳3錢,大黃2錢,梔子1錢,枳殼1錢。
谷疸。
上銼作1貼。
水煎服。
《東醫寶鑑》卷六引《醫學綱目》。
茵陳2錢,梔子1錢(炒),黃連1錢,車前子1錢(炒),澤瀉1錢,枳殼1錢,廣陳皮1錢,幹葛1錢。
發黃,小便赤。
加燈心、生薑,水煎服。或加秦艽、豆豉、花粉、知母。
《古今醫徹》卷一。
茵陳1錢,黃連(姜水炒)1錢,梔子1錢,白茯苓1錢,厚朴(姜水炒)1錢,木通1錢,白朮1錢,人參1錢,木香7分,白芍藥1錢半,幹葛1錢半。
瘟黃。時氣發熱變為黃病。
加生薑,水煎,食前服,滓再煎服。
方出《明醫雜著》卷二,名見《醫統》卷二十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