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門冬散

《雞峰》卷三十: 天門冬散

配方組成

天門冬不以多少(去心,焙乾)。

功效主治

諸虛風有熱,癲癇惡疾,耳聾目昏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末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2錢,溫酒調下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雞峰》卷三十。

《聖惠》卷十二: 天門冬散

配方組成

天門冬(去心)半兩,赤茯苓半兩,生乾地黃半兩,枳殼(麩炒微黃,去瓤)半兩,細辛半兩,貝母(煨令黃)半兩,前胡(去蘆頭)半兩,甘草1分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傷寒,咳嗽,連胸背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二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: 天門冬散

配方組成

天門冬2兩(去心),旋覆花半兩,桑根白皮3分(銼),紫菀1兩半(去苗土),生乾地黃1兩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肺痿骨蒸,咳嗽,心神煩熱,頰赤,口乾,不欲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不拘時候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。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六○引《指南方》: 天門冬散

配方組成

天門冬(去心)1兩,紫菀(去苗)1兩,知母1兩,桑白皮半兩,五味子半兩,桔梗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肺經邪熱咳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水1盞,煎至7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普濟方》卷一六○引《指南方》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九: 天門冬散

配方組成

天門冬半兩(去心,焙),桑根白皮(銼)1分,川升麻1分,枳殼(麩炒微黃,去瓤)1分,甘草(炙微赤,銼)1分,川大黃半兩(銼,微炒)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肺壅,腦熱,鼻幹無涕,大腸秘澀,眠臥心燥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十五: 天門冬散

配方組成

天門冬(去心)3分,紫菀(去苗土)3分,赤茯苓3分,甘草(炙微赤,銼)3分,陳橘皮(湯浸,去白瓤,焙)3分,桑根白皮(銼)3分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3分,人參(去蘆頭)3分,麻黃半兩(去根節)。

功效主治

時氣,肺虛熱壅,氣喘,咳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5錢,以水1大盞。加生薑半分,煎至5分,去滓溫服,不拘時候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十五。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: 天門冬散

配方組成

天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前胡3分(去蘆頭),赤茯苓1兩,甘草3分(炙微赤,銼),川升麻3分,百合半兩,黃芩3分,白前半兩,柴胡1兩(去苗),杏仁2分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桑根白皮1兩(銼),桔梗1兩(去蘆頭)。

功效主治

骨蒸,心肺煩熱,喘息氣促,唾不去唇,漸加羸瘦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食後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三十一。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一: 天門冬散

配方組成

天門冬(去心,焙)1兩,石菖蒲1兩,遠志(去心)1兩,熟乾地黃(焙)1兩,山茱萸1兩,桂(去粗皮)1兩,石韋(去毛)1兩,白朮1兩,白茯苓(去黑皮)2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脫營,氣血耗奪,形體毀沮,失精少氣,灑灑然時驚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細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匕,熱水調下,服藥至30日後,筋力倍加,至百日後,耳目聰明,老少皆可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濟總錄》卷九十一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: 天門冬散

配方組成

天門冬1兩半(去心,焙),黃耆1兩(銼),桑根白皮3分(銼),柴胡1兩(去苗),鱉甲半兩(塗醋,炙令黃,去裙襴),人參1兩(去蘆頭),白朮1兩,木香3分,白芍藥半兩,當歸1兩,地骨皮半兩,桂心半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,熟乾地黃半兩,白茯苓1兩。

功效主治

虛勞寒熱,四肢疼痛,黃瘦無力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注意事項

忌莧菜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大棗3個,煎至6分,去滓,不拘時候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九。

《聖惠》卷七十八: 天門冬散

配方組成

天門冬(去心,焙)3分,前胡(去蘆頭)3分,赤茯苓3分,黃耆(銼)3分,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3分,桑根白皮(銼)3分,生乾地黃半兩,當歸(銼,微炒)半兩,百合半兩,款冬花半兩,赤芍藥半兩,甘草(炙微赤,銼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產後咳嗽,心膈不利,涕唾稠粘,四肢煩熱,不思飲食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加生薑半分,煎至6分,去滓,不拘時候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七十八。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: 天門冬散

配方組成

天門冬(去心,焙)半兩,桑根白皮(銼)半兩,赤茯苓半兩,柴胡(去苗)半兩,百合半兩,紫菀(洗,去苗土)半兩,藍葉半兩,甘草(炙微赤,銼)半兩。

功效主治

小兒心胸煩悶,體熱咳嗽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粗散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1錢,以水1小盞,加生薑少許,煎至5分,去滓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八十三。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六: 天門冬散

配方組成

天門冬1兩(去心),羚羊角屑1兩,人參1兩(去蘆頭),黃耆1兩(銼),枸杞子1兩,酸棗仁1兩(微炒),芎1兩,車前子1兩,當歸1兩,桂心1兩,澤瀉1兩,甘草半兩(炙微赤,銼)。

功效主治

精極,五臟六腑俱傷,虛熱,遍身及骨髓煩疼。

炮製方法

上為散。

注意事項

忌鯉魚。

使用方法

每服4錢,以水1中盞,煎至6分,去滓,加竹瀝半合,蜜1茶匙,同煎2-3沸,不拘時候溫服。

方劑來源出處

《聖惠》卷二十六。

推薦方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