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姜(炮)半兩,紅豆半兩,肉桂半兩,丁香半兩,粉草半兩,縮砂仁(炒)半兩,敗姜(用灶心土炒)半兩。
翻胃嘔吐。
上為細末。
每服1錢,生薑自然汁1分,沸湯調下。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四。
乾薑、官桂、甘草、罌粟殼、黃柏各等分。
赤白痢,裡急後重,小腹疼痛不可忍者。
上為粗散。
每服10兩重,泉水煎,空心服。
《普濟方》卷二一三。
乾薑7分,良姜7分,官桂7分,藿香、蒼朮(米泔制)、厚朴(薑汁炒)、陳皮、甘草(炙)、木香、茴香(酒炒)、枳殼(麩炒)、砂仁、香附(炒)各等分。
痛甚,加乳香;手足厥冷,脈沉伏,加附子,去良姜。
加生薑3片,水煎,磨木香服。
《回春》卷五。
乾薑7分,肉桂7分,良姜7分,枳殼(去瓤,麩炒)1錢,陳皮1錢,砂仁1錢,厚朴(薑汁炒)1錢,吳茱萸(炒)1錢,香附1錢半,木香5分(另研入服),甘草2分。
寒腹痛。
加生薑1片,水煎服。
《回春》卷五。
乾薑、桂枝、蒼朮、半夏、附子、生薑各等分。
寒疝,心胃痛不可忍。
水煎,溫服。
《疝癥積聚編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