蕓薹子半兩,木鱉子仁半兩,白膠香半兩,地龍半兩,五靈脂半兩,赤小豆半兩,當歸半兩,骨碎補半兩,海桐皮半兩,威靈仙半兩,草烏頭1兩半(生,白者),烏藥半兩,甜瓜子半兩。
風毒走痃,腰腳疼痛。
上為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綠豆大。
藥後忌熱物少時。
每服3-5丸,加至7-8丸,空心嚼,木瓜熱酒送下。
《雞峰》卷四。
草烏頭(不去皮尖)3兩,生乾地黃(焙)半兩,天南星半兩,半夏(與南星用薑汁浸1宿,切,焙)半兩,白殭蠶(炒)半兩,烏藥(銼)半兩。
走注歷節,諸風軟痛;卒中倒地;跌撲傷損。
上為末,酒煮麵糊為丸,如梧桐子大,曬乾。
每服5-7丸,空腹、臨臥溫酒送下。如顛撲腫痛,用薑汁和酒研10數丸塗之;如卒中倒僕,以薑汁、茶清研5-7丸灌之。
《聖濟總錄》卷十。
甘遂、大戟、芫花、黑牽牛各等分。
走注疼痛,婦人經脈注滯,水腫腹脹。
上為末,以蕎麵同末和作餅子,扞切作棋子,煮熟。
每服1錢,以利為度。相虛實加減。
《宣明論》卷十三。
乳香1錢,沒藥1錢,白萵苣子1兩(炒黃),烏梅1個,白粟米1抄(炒黃)。
打撲閃損,腰痛不可忍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彈子大。
每服1丸,細嚼,空心溫酒送下。
《蘭室秘藏》卷下。
五靈脂半兩,赤芍藥半兩,川烏1個,沒藥4錢,麝香1錢。
腰臂痛。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。
空心溫酒送下。
《朱氏集驗方》卷一。